66、往事5:无形的较量14、(2/3)
告诉他,真正工作起来也就不觉得饿了。
报告是反渎职局打上来的,汇报的是这次“执法大检查”工作的准备情况。下边的人知道他的脾气,报告里已经很少有那些“样板戏”式的官腔,说的都是一些重点、要点和具体的措施……一边读着报告,姚海亮一边点头,从这些字里行间他就能看出来,侦查员们对于本次方案是经过认真讨论过了的,不但细化了他的讲话原则,还有了些新的发展。很多的时候,他都能在这些集体智慧的结晶里学到东西,这些新的做法和观点让他真正感觉到了发扬民≈ap;主、集思广议的重要性。一个单位,一个系统,以至于一个国家,如果想要进步,民≈ap;主这两个字都是必不可少的,真理越辩越明,只有暴≈ap;君式的独*裁才会对民≈ap;主戒备恐惧。
他在上面开会,首长接见时对他说过,上边要的就是来自于一线的真实信息,是同志们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不是哪一个人的主观臆测……之所以选中津川,就是听说了他姚黑子敢说实话,不回避问题,敢于把真实的情况报上来……
………………………
批阅完两份文件,刚想拿第三份文件的姚海亮听到了两声轻轻的叩门声,
“门没关,请进……”
“姑爷,您的面条,趁热吃吧……”
“好,谢谢胡姐了……”
在胡姐端进来的托盘中,除了一大碗热气腾腾、浇了肉卤的手擀面外,还有两个“特别的煎蛋”。这种只煎一面的煎蛋是“姚妈妈的首创”,在鸡蛋煎熟的同时还保证了色香味的独特。小时候调皮的妹妹海燕为了吃到这种“美味”,都是不惜串通他一起装病的,尽管每每都会被姚妈妈识破,但“解馋”的目的还是能达到的。
在姚海亮的印象里,他好这一口的事没和别人说过,如果说是在闲谈中说过的话,那听众也就只有妻子了。他记得自己说过“荷包蛋”,至于这个高难度的做法,他真不记得自己是否说过了。
“姑爷,慢点吃,别呛着……”
实在是饿极了,管它呢,先吃完再说。他几乎是以风扫残云之势,几分钟的时间,姚海亮便打扫完了战场。等他吃完了才注意到站在身边、目瞪口呆的胡姐。
“真好吃,胡姐做的真好吃……”
尽管吃起来比母亲做的差了那么一点点,但姚海亮还是给予了“盛赞”。
“只是面条而已,还是姑爷饿了……”
“是真好吃……对了,胡姐,这鸡蛋……”
“啊,姑爷,你说的是这种煎蛋啊,我不会做……”
“你不会做……”
“啊,姑爷,都是我话没说明白,我是说我以前不会做,这是我新近跟小姐学的。那天小姐在家里练手,我问,小姐说姑爷最喜欢吃这个了,我今天一做面条,便想了起来,胡乱地做了两个……味道不好,姑爷多担待……”
“不错,做的很好……”
………………
姑爷这个称呼,刚开始时姚海亮有些不太习惯,他也和胡姐说过,但胡姐说这是太太的规定,无论是在哪里,都是不能坏了的。对于岳母给定下的称呼“姑爷”,他第一次听岳母家的两位保姆这样叫他时,特别的别扭,好像一下子回到了“旧社会”。在这个家里,不适应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岳父钟哲夫了。在家里,两位保姆称呼岳父为“钟书记”或“钟伯伯”。他听妻子钟霞说过,如果有时不慎叫错了,父亲会不高兴的。钟家人对保姆都很好,尽管岳母修亚琴看上去有些苛刻,但为钟家服务过的人员对这个家的印象还是相当好的。
“姑爷,我,我……”
“胡姐,有什么事吗……”
看着收拾碗筷特别缓慢的胡姐,姚海亮看出了她可能是有什么话想说,但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
“姑爷,我,我还是别说了,我的那点小事没什么,姑爷是办大事的人……这都大半夜了,我就不耽误……”
“有什么话尽管说,这儿又不是家里,没那么多的规矩……”
“姑爷,您懂法,电视上说了您是大专家,我有一个老姐妹有点事想不开,差点自杀。原来我们是一个门市部的,关系可好了……”
“为了什么事……”
“姑爷,是这么回事,她家的闺女卫校毕业后到一户人家当了保健医生,服务的是两个老人,不到一年,闺女就怀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局中局之苍天在上】最新更新章节〖66、往事5:无形的较量14、〗地址https://wap.xbqg9.net/16/16123/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