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赤龙受庆事堪嘉(2/3)

龙体康健,十年八年的恐怕还不会有事儿!”何贵笑了笑,示意孙士毅稍安勿躁,又道:“反正就是那个意思,你我明白就成。不过,虽然时间还早,我却依然可以断定,和珅在新皇登基之后,必然会被拿来开刀!……到那时,凡是与他交往过密的,必定都要倒霉!所以,虽然你我如今的脑袋上都顶着‘和党’的名头儿,可做事儿的时候,还是要小心一些,不宜与他们沾染太多。另外,孙老你到了京城之后,还要向福隆安、王杰等人稍稍示好。当然,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出不经意的样子,向‘那位’示好!”

“我明白你的意思。说起来也是颇有同感。和中堂这些年享尽殊荣风骚,但其终究不是走的正道,难以长久!……只是你这‘那位’?”孙士毅眉头紧锁,“到底是指哪一位?”

“你听没听过一首诗?‘乾坤占来景运隆,一般六甲祖孙同,外攘初度筹边策,内禅无惭太古风!’”何贵没有回答,只是轻轻地念出了一首小诗。

“这是……”孙士毅可是正经八百的书生,哪会不明白何贵所念的这首诗是什么意思。这首诗,分明是一首述说乾隆登基和在位年限,以及其在位之时的作为,还有让位之法的偈诗。这种东西可是受到朝廷严禁的,何贵又不好诗书,又怎么会知道?

“我这儿还有一首:‘赤龙受庆事堪嘉,哪怕莲池开白花。二十五弦弹易尽,龙来龙去不逢蛇!’”没等孙士毅问出来,何贵又接着念出了另一首。

“赤龙受庆事堪嘉……”孙士毅已经没兴趣去问何贵怎么会知道这些了,何贵的这首诗已经足以让他感到一种莫名的兴奋:“事堪嘉,事堪嘉……你说的‘那位’,莫不就是‘嘉亲王’?”

“我也不知道。但是,从许多迹象上看,当今最受皇上看重的皇子,就是十一跟十五, 再加上这首唐代高僧黄檗的禅师诗……别忘了,嘉亲王正是属龙!这么想来,应当不会出太大的错。”何贵答道。

“黄檗?”孙士毅总算阅历不少,兴奋过后很快就冷静了下来,继而疑惑地看着何贵,“诸葛亮的《马前课》,袁天罡、李淳风的《推背图》,宋时的《梅花诗》,刘伯温的《烧饼歌》,这些都是为历朝历代所禁的**,多年下来,已经少有人知晓其中内容。便是许多博通古今的大师,也是一样。你向来不喜诗书,这黄檗的禅师诗,你又是从何而来?”

“呵呵,我倒是听说过《推背图》跟《烧饼歌》,可没想到居然还有那么多的预言诗。……看来,这天下之大,果然还有许多许多的未解之谜啊!”何贵笑道。

“哼,你既然不愿说,我也不强求。不过……”孙士毅见何贵又卖了关子,却也不打算深究,“这些事对我说说也就罢了。我听过也当没听过,你呢,说过也当没说过。如何?”

“那是自然!”老子又不傻,会傻到把这种诗到处乱传?那可是找死。这么想了想,,何贵又有些犹豫,因为,他所得到的黄檗的禅师诗,一共有十四首,虽然他因为种种原因,才把到道光帝的几首弄明白,可是,正因为这样,他才有些觉得麻烦。因为,黄檗关于道光的叙述,正是“白龙当道漫腾光,宵旰勤劳一世忙。不幸英雄来海上,望洋从此叹洋洋。”一句“英雄来海上”,说得何等确切,如果这首诗能够大规模的传播出去的话,不知道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如果因此使得清廷对海上的情况注意起来,从而发展海上力量,那可是好事儿。

“唉,说了半天,你又怎么对付苏凌阿?”

孙士毅并不知道何贵又在想着什么,再次努力平复了一下“知晓未来”之后的紧张与兴奋,他又一副没事儿人似的口吻向何贵问道。

“还能怎么样?水来将挡,兵来土屯……”

“咳……”孙士毅憋着笑干咳了一声,“没听说过。水来将挡?你就不怕淹死?”

“咳咳……口误,口误!”何贵回过神儿来,脸上也掠过一丝尴尬,“苏凌阿这人没什么本事。倚仗的不过就是和中堂跟沁斋的势罢了。只要你老先生在京城能偷偷的到刑部弄点儿东西出来,我再托人到江苏找点儿证据,还怕他不老实?”

“休想。”何贵话一说完,孙士毅连想都没想的就回绝了,“虽然你我都心里有数。可是,和中堂如今毕竟还是和中堂,不是你我能算计的。苏凌阿又是他的亲家,我可不愿为了某些事情就去得罪他!你真要想对付人家,自己想办法,反正别拉着我!”

“那么不讲义气?我白给你说这么多了?”何贵佯怒道。

“哼哼,明人不说暗话。你打的什么心思咱们都清楚!还是别装模作样了吧?”孙士毅佯做冷哼两声,又嘻嘻笑着说道。就像他说的,大家都是明白人。何贵跟他转悠了老半天,甚至还把那犯禁的禅师诗搬出来两首,还不就是为了让他这个即将上任的文华殿大学士能够在京里罩着一二,以备和珅下台之时免受牵联之用?毕竟,何贵的出身就决定了他很难进入朝中为官,和珅这个后台再过几年又可能会倒掉,所以,不得不为自己备上一两条后路。而他孙士毅跟何贵交情不浅,又即将入朝做大学士,自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发迹】最新更新章节〖第二百六十一章 赤龙受庆事堪嘉〗地址https://wap.xbqg9.net/16/16116/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