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 书画(2/2)

法完成,将长江两岸沿途景色尽收眼底,无论沿岸之屋宇、江帆、山峦、云雾、远山、近水、林瀑、城垣,或稠密、或稀疏的都有详尽表现。杨易虽不懂书画,但基本的鉴赏能力还是具备的,从摄影的角度来看,能把这么多的内容表现在一副仅两米多长、三十多公分宽的画面上,没有一定的功底是办不到的,换个角度来看,就算是有功底,没有在长江边上的生活经历,没有数年的采风磨砺,也不可能对长江两岸如此熟悉,如此了然如胸,提笔就来。画面粗放与精工交叠,主体色彩明快,以线条为主,个别地方施以淡彩。即便是杨易这样的外行,也能看出这幅画在技法上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

见到这幅画,马志杰的第一表情就是吃惊,但很快,他就从这种吃惊中走出,开始去看画卷最末端的落款!看完后他说,“真迹!”

“废话,当然是真迹了!”张晓辉骂了一句!

杨易却反问,“你怎么看出是真迹的?”

“从材质、款识、印章,笔法等综合得出的结论。”马志杰也不等杨易发问,主动说,“首先是材质,宋代的大幅画作都是双拼绢或者是三拼绢,因为那时的工艺水平有限,织不出大幅的绢,只有用拼接的方法。很多作伪者将明代宫廷画家所绘的山水画添上宋人的款,冒充宋人的作品。但材料首先就不对了,明代由于工艺的发展,已经很少有双拼绢或是三拼绢了!再就是款识,款识是一看就是用硬毫笔书写的。而现代的仿作,都是长锋羊毫。还有印章……这幅画上没有作画者的印章,只有南宋宫廷的收藏印,恰好证明是真迹。宋人的书画上多数不押印。而印章都是那些曾经收藏过这些作品的那些藏家所为。尤其是自命不凡的乾隆皇帝,最喜欢在画面的空白处盖上自己的鉴赏印章,而这些空白处恰恰都是书画家为了保持画面的美观而刻意留出来的。他的这种喜好,很多时候都对书画造成了不可弥补的破坏力。至于笔法,不用我说,即便你们再不懂书画,也能看出这幅画的笔法恢弘大气……”

张晓辉打断他,“说了这么多,这到底是谁的画!”

“落款是夏圭的,构图也符合夏圭的风格。整幅画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左边、下边,夏圭擅长半边构图。”

“这幅画什么名字?”张晓辉又盯着问。

“疑似南宋夏圭的《长江万里图》。”

听到这个名字,杜文涛惊讶地说,“《长江万里图》?不是早已经失落了么?”他惊疑地看看杨易,说,“居然在你这里!”

;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目击未来】最新更新章节〖072 书画〗地址https://wap.xbqg9.net/16/1602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