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 净州路青花(1/2)
: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目击未来》更多支持!
杨易本身就怀疑他这次来博物院的背后有猫腻,说不定就是卓世文跟林克成早就串通好的。现在卓世文自己招了。杨易就说,“那行吧!不过还是我来请客。”
卓世文说,“在博物院附近有家酒店,叫做林溪楼,里面的环境不错,我跟那里熟,就定那里怎么样?”他又说,“你有没有什么朋友,可以叫过来一起嘛!”
杨易说,“我就一个人,不叫别人了!”
“好好!”卓世文看了看杨易说,“那我叫上几个人怎么样?”
“随你吧!”杨易有些反感地说。
然后卓世文就开始打电话,左一个右一个的没完没了,每一个都嘻嘻哈哈地聊上好半天。杨易待着不耐烦,就推开他办公室的门,站在玻璃幕墙前,向外看着……
“杨先生,你在等卓老师啊!”一个声音从杨易的背后传来。
杨易回头看了眼,跟他说话的是个挺漂亮的女人,看着非常面熟。他怔了顷刻,马上想起来了,她叫楚亦晨,那天在“水云轩”杜文涛请客的时候,她也在场。杜文涛说她是卓世文的学生,跟卓世文研究一个什么课题了。那天所有的女人中,杨易就对她没有厌恶的感觉……
“哦!你好你好,你是楚亦晨!”杨易笑着伸出手。
楚亦晨伸出手跟杨易握了一下,说,“刚才开会的时候就认出是您了……怎么不进去?卓老师的屋里有客人吗?”
“没有!他在打电话,我出来走走。”
“那我陪你四处看看吧!。”
杨易闲着也是闲着,既然楚亦晨答应陪他看看,他没理由拒绝,当下答应了。
“不知道杨先生对哪方面的文物感兴趣?这博物院挺大的,展品很多,全部走遍要好几个小时。”
杨易想了下,说,“我想看下元代的展品。”
“好!元代展厅在二楼。你稍等下……”楚亦晨飞快地进了一个屋子,拿出一幅耳脉让杨易戴上,她自己也戴了同样一幅。杨易知道这是为了一会儿在给自己讲解时,不打扰别的游客……
二楼展厅中,杨易在一副元代的甲胄前停下脚步。类似的甲胄杨易见过,在幻境中,拔都大帐前站着的一排蒙古士兵,似乎就穿着这样的甲胄。只不过眼前这幅跟他见过的相比,有点似是而非
楚亦晨见杨易盯着甲胄发呆,就低声给杨易解说,“杨先生,您现在看到的是元代的甲胄,元代甲胄的样式有好多种,这是其中之一。这幅甲胄是由许多一指宽,手掌长的细长铁片组成,每一块铁片上开八个小孔,铁片内塞进三根质地厚实的皮带。铁片一片片叠起来,铁片与皮带通过铁片上的小孔,用细皮线连结在一起。并在上部再缝上另一根皮线。这根皮线与其余的一根皮线缝在一起,把这些铁片牢牢地连接起来,就是您现在看到的样子。”
“不是很像,尤其是这根皮带的位置。”杨易指着甲胄上的一根皮带,回想着记忆中的甲胄说,“这根皮带缝得太靠上了,这样就显得很紧,要知道蒙古人的甲胄都是很宽松地穿在身上的。那样的好处是箭簇射到身上时,由于身体和甲胄间还有一定空隙,人不容易受伤。当时南宋军队的甲胄就是紧紧贴身的,一箭射来,只要甲胄被射穿,人就肯定会受伤,所以他们在和蒙古人交锋的时候,只在这上面就吃亏不小。”
楚亦晨似乎吃了一惊,“杨先生,您可真是个行家。由于年代的太久的原因,像是甲胄这样的铁皮制品流传下来的寥寥可数,即便是有,多数也都是残缺不全的。您看到的这幅甲胄是仿品,不过即便是仿品,也是根据留存下来的资料,由院里的专家亲自画图来还原的。刚才您提到的这一点,以前也有专家提到过,但是没太引起人们的重视。”
“嗯!”杨易应了一声,又向前走去,一个看着做工粗糙的铜人像吸引了他的注意,“这又是什么?”他问。
“这是波斯火。”楚亦晨解释说,“元初的时候,在现在的印度河西岸有很多信奉基督教小国家。蒙古军队有一次去征服这些小国家的时候,遇到了一种奇怪武器的抵抗。”她指着那个铜人像,“就这种武器……这些铜人像的里面装满了油,战争开始的时候,他们就把这些铜人像放在马鞍上固定好,一排排地立在阵地最前沿。每个铜人像的后面都跟着一名带着风箱的士兵。等到蒙古军队进攻时,这些士兵就把铜人像内部的油点着,然后使劲儿拉风箱煽火,就这样,冲过来的蒙古士兵就被火烧着了,这时候,他们再从后面射箭,用来抵抗蒙古人的攻击。蒙古人在吃了不少亏之后,就想办法搞来这种铜人像仿制,并给这种武器起名叫波斯火。”
卓世文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二人身后,接嘴说,“小杨,你对元朝的历史感兴趣呀!来,我带你去看看我们的镇馆之宝。”他招呼杨易跟他走。
在元代展厅侧面的一间不对外开放小屋中,杨易见到了卓世文说的镇馆之宝,一个十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目击未来】最新更新章节〖031 净州路青花〗地址https://wap.xbqg9.net/16/1602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