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 证明(1/2)

杨易见他话语中充满了玩笑意味,知道自己再做多余的辩解也都是徒劳的,人家是专家,才不会有耐心听自己的解释。再者说他能怎么解释,他总不能说这具琴是他亲自从吴国带回来的吧……因此一言不发!只等着汪逸之说服他!

“你再看看右面的铭文!”

“嗯!是‘天维显思,命不易哉’。可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这是《诗经·周诵》‘敬之’里的一句。是周成王所做的‘悔过诗’的其中之一。周武王灭殷商之后,封殷纣王的儿子武庚于殷地,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安阳附近。然后命管叔、蔡叔监视着武庚。周武王死后,周成王继位,因为他岁数小的缘故,就由叔父周公旦代管国政,引来管叔等人不满,这几人就四处散布流言,说周公要篡位,于是周成王也开始怀疑上了周公。周公为了避嫌,领兵去了东方,不久,武庚就带着管叔、蔡叔,会同徐国造反了,周成王恍然大悟,迎回周公,平了叛乱,认识到自己怀疑周公的错误,因而作下此诗,表示悔过!后来白居易又在诗中写道‘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讲的就是这个典故。”汪逸之说,“你一定想问,为什么琴背上会镌刻这两句诗作为铭文!”

严羽点点头,“是,汪老,我不太明白!”

“这有什么不明白的,”杨易实在是忍不住了,在一旁突然说,“天维显思,命不易哉,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天可以明察秋毫,但天命受之于人却不能常保不变!也就是说,天虽然能明察世间一切,而天子受命于天,能否很好执行天命,是决定统治是否长久的关键……当初伯牙把这把这具‘高山流水’的古琴摔了之后,这把琴就辗转落入了楚国楚平王的手中。当初楚平王因为听信了佞臣费无极的谗言,把伍子胥之父伍奢和其长子伍尚一起给杀害,伍子胥也从楚国逃到吴国,伍子胥到了吴国后,每天就琢磨着报仇,给吴国增加了不少的麻烦。楚平王每次想起这件事就后悔,觉得自己做错了,因此才把周成王的这两句诗镌刻在了琴背之上,也是表达了悔意。”

严羽听后笑了,他摇着头,“你的意思我明白了,你是说这具琴是伯牙曾经用过的琴!”

杨易走到琴前,指着琴上的那处补丁,“伯牙的知音钟子期死后,伯牙就把这琴给摔了,后来这具琴辗转落入楚平王手中,他又让巧匠给修复了,所以这琴音奏响之后,就会透出一种淡淡的哀伤味道!音质更胜于从前。”说完,他顺手一拨琴弦,发出“嗡”的一声,可惜杨易不会弹琴,不然非要当场弹奏一曲,用以证明。

杨易在这面跟汪逸之、严羽讲这具琴的来历的时候,在窗下打电话的韦宗成不知在和什么人在电话中发生了争吵,“……我刚才不是说了么!最晚明天中午前肯定就回去了……现在的房价多高啊!你要我一下拿出那么多钱,我去偷还是抢!你以为我是贩卖文物的贩子?我能有多少钱?每天辛苦来去的,就能挣出房子钱啊!这婚你结就结,不结就别结了,反正我拿不出那么多……”

汪逸之有些不满,用手指了指韦宗成,意思是他打电话的声音太大了,要他到外面去。韦宗成见状,愤然挂了电话!

“单凭这几行铭文,还不能证明这具琴的真假,更不能证明它曾经是伯牙用过之物。”严羽显然不认可杨易的话。

杨易也没法跟他解释,只好去看汪逸之。

汪逸之说,“是!现在造假的技术同过去相比,提高的太快了,单凭肉眼,的确是无法辨别真假!但我相信我是不会走眼的!我刚才闻到琴腹内有一股淡淡的沉香味,这显然是老琴才会有的特殊气味。”

一旁站着的,冷眼旁观的韦宗成突然冒出一句,“其实想证明这具琴是伯牙之物也不难!”

汪逸之问,“你有什么办法!”

“只要杨先生能让楚平王开个证明,证明说这具琴的确是他修好的就行了!哈哈!”

“小韦,你疯了吧!你这是说的什么话!肉眼鉴定不出来,不是还有仪器么!”

“这种东西花钱上仪器就不值得了吧!不过杨先生有钱,也许会花这钱。”韦宗成嘲笑着说。

杨易听了倒也不生气,草原大了什么牲口都有。俗话说,买卖不成仁义在。就算这具琴是假的,是赝品。韦宗成如果会做人,最多不吱声也就是了,反正有汪逸之在前面顶着呢!出了什么事也不用他抗!又何必这样出言相讥,这样做人,未免就有点不厚道了!

不过他这么一说,倒是提醒了杨易,他说,“楚平王的证明倒是没有,不过却有伯牙留下了来的古琴谱。杨易看着韦宗成,“不知道这个证明行不行!”

“呵!”韦宗成又冷笑了一声,“你的好东西还真不少,居然还有伯牙留下来的琴谱。杨先生,我给你普及一下文物知识,现存最早的文字谱,是唐初手抄卷子《碣石调幽兰》,这本文字琴谱现存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你若是能拿出早于《碣石调幽兰》的曲谱,就算不是伯牙的,我也给你磕三个头!怎么样!行不行呀!你拿出来我看看!”

杨易心中窝火,说,“我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目击未来】最新更新章节〖183 证明〗地址https://wap.xbqg9.net/16/16027/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