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 银锭(1/2)

……回到家,杨易把那几块从山洞中带出来的银锭摆在桌上,打开电脑,上网查了下铭文,多数都是宋元时期的官银,其中一块年头最久的可上溯到晚唐时期。如果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最小的一块十两银锭,因为品相完美,价格也应在四万左右。心中有了数,他把银锭收起,眼睛盯在那些用黄绫包裹着的条状物上,琢磨着里面应该是字画之类的物件。

他拆开一个用黄绫包裹着的条状物,果不出所料,是一副古画。画宽一尺,长三尺,背景是连绵起伏的山峦,一个赤脚的僧人在山道上行走,那僧人一脸大胡子,背着一卷行李,拄着一根木棍,木棍上系着一个葫芦。让他觉得费解的是,这赤脚僧人的脖子上,居然挂着一个十字架,照理说十字架是基督徒身上的饰物,不该出现在和尚的身上。而这样的画,又怎么会落到半山禅寺的和尚手中,难道古时候的和尚与基督徒原本是一家?杨易想了半天,也想不明白这幅图上所蕴藏的含义……大概是因为长期被埋没在山洞中无人经手的缘故,画上面提拔图章很少,落款为“大通道人”。

杨易寻常的喜好就是摄影,为此他看过不少古画图片,从中学取构图方法,此时他穷便全部记忆,也想不出这个“大通道人”到底是谁!杨易在屋中的墙壁上找了处太阳晒不到的地方钉了几颗钉子,把这幅图挂了上去。他喜欢这幅图中的那个僧人,他觉得僧人身上流露出来的那种孤独感,与他的心境倒有几分相似。

杨易又拆开几个黄绫,黄绫中包裹的全部都是书画。大概数了一下,被黄绫包裹着的书画共计十八幅,其中他所知道的名家就有两三人。

杨易深知这些字画的价值,只拿一幅出来,就可以让他的生活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他把拆开的字画又恢复原样,包好放起来,琢磨着这些东西放在家里实在是不安全,明天要去银行租个保险柜放进去。

第二天一早,杨易去单位打了个照面就跑了出来,先去银行询问保险柜的事,跑了几家银行,不是没有此项业务,就是保险柜太小,放不了多少东西。最后才在一家新进驻本市的银行中租了个稍大的保险柜,年租金八千,存五年送一年。

才办完保险柜的事情,杨易就接到了刘丹的电话,说是有人想出大价钱收他的银锭。要杨易赶紧过去商谈。

杨易赶到古玩一条街刘丹夫妻店中的时候,刘丹正和一个青年人攀谈着什么,那青年手中拿着的,正是杨易的那块银锭。见杨易进来,刘丹给杨易介绍说,“这是杜总,银锭收藏的行家,他搜藏的银锭各式各样,哪个朝代的都有。你们聊吧!”

杨易打量了下“杜总”,三十左右,个头不高,一张严肃的长方脸,不太苟于言笑,瞧样子像是个小土豪。

杜总看眼杨易,语气中饱含着一种说一不二的霸气,“这块莲碗锭我要了,你开个价。”

“莲碗锭……”杨易第一次听到这个称呼,当下皱皱眉。他虽然大概了解了银锭的价值,但让他开价,他还真不知道要多少合适,要的少了,心有不甘,要的多了,怕引起对方嘲笑。没办法,他回了一句,“你给多少吧!”这句话虽有点模棱两可,但一下子就把难题甩给对方。

“七万。”对方丝毫不含糊地开出了价。

杨易觉得这个价位已经超过心里预期了,他原本认为这块银锭的市场价值也就六万左右。但他还是说,“七万五。”

“好!”杜总丝毫没有犹豫,走到门外,掏出手机拨了个电话,进来对杨易说,“等一会儿付你现金。”他跟着又对杨易说,“能不能把你戴着的那串珠子给我看看。”

杨易脖子上挂的这串珠子,还是昨天晚上他在整理珠宝盒的时候,见上面放着的一串珠子好看,顺手戴在脖子上。这串红色珠子共十九颗,一颗大的、十八颗小的,小珠子上镂空镌刻着姿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大珠子上则镌刻着佛陀。每个人物都雕刻得栩栩如生,须眉可见……他听“杜总”要看,当即摘下来递过去。

杜总小心地接过珠子,一颗颗仔细地看着,瞧那专注的样子,极像是一个懂行的。

看着看着,杜总的表情发生了变化,他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嘴和鼻子张开着,呼吸也变得沉重起来。变做一种似乎想把眼前的一切:大地、天空、太阳、甚至空气都据为己有的神情……

“像是红玉……”他喃喃一句,“如果是,那可是稀世珍品了!”

“红玉?”杨易怔了一下,他原以为这串珠子不过就是一串玛瑙。玛瑙作为佛教七宝之一,自古以来一直被当为辟邪物、护身符使用。被礼佛之人布施给寺院当贡品一点也不稀罕,虽然杨易也知道这串珠子价值不菲,却没想到有可能是一串红玉珠,那这个价值又另当别论了。

杜总恋恋不舍地把珠子还给杨易,嘴唇微微动了一下,似乎是想说些什么,但终于没有开口。

大约半小时后,一辆车停在刘丹的店门口,下来一个拎着包的年轻女人。女人进店后,把包交给杜总,出门上了车。

杜总打开包,点出七万五交给杨易,又交给杨易一张名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目击未来】最新更新章节〖015 银锭〗地址https://wap.xbqg9.net/16/1602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