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走向现实的乌托邦计划(1/5)
.
管外界怎样变幻,非洲基地都按部就班,实行着当初个基地的初衷。
和北京总公司研发是为了商业化,为了赚钱不同,非洲基地从事的所有研究,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来进行——那就是乌托邦计划!
汪工站在高高的自动工厂上方天桥,俯瞰着他的地盘。
他当初来到非洲,是为了完成萧墙交待给他的任务:用从德国得到的大型高精密车床作为母机,供应国内所需的大型高精密制造设备。
另一个任务,就是研制出十二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
这两个任务,早在两年前他就已经圆满完成。可是,他却留了下来,并且将老伴也接了过来。一切,都是为了乌托邦计划。
汪工所领导的是基地制造部门,这可是全基地最庞大的一个部门。
制造部门有粗加工、精加工、精细加工、特种加工等四个层级,每个层级的保密级别都不相同。最简单的粗加工,工人人数最多,有四百多人。他们的行动非常自由,平时在基地外围工厂上班,下班可以回家。精加工有一百多人,他们就只能住在厂区,不能回家。
精细加工和特种加工则实行的是高度保密措施,总共只有九十八人。
这么少的人,要想完成基地研发部门送来的各种超高精密度的样品,难度非常大。全靠总部带来的高精密度自动化生产线,才能做出研发部门满意地样品来。
在这个超高精密厂房里。实行的是和实验室相同的无尘设计,每个工作人员,都穿着全副连套防尘服。虽然工厂里都有空调降温,一天工作下来,还是感到很疲倦。
自动化生产线强调的不是批量生产能力,而是尽可能保证最高品质。
所以,虽然自动化生产线一共有三个厂房,数万平米,但生产能力仅仅能够完成研发部门的小规模试制。并不能满足大批量生产的需要。
产量不大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里所需要的大多数合金材料,都只能由基地自行制造!
基地建有一个小型的特种合金加工厂,通过从非洲各国购买原材料,自行小规模生产,产量也就能维持基地研发部门的试制。有些新配方材料,连特种合金厂也无法提供,全靠实验室制备。不论从成本计算,还是数量上来说,都无法承担大批量加工地要求。
在超高精密厂房相邻不远的地方,还有两个特种加工车间。
那里加工的都是一些特种合金部件,或者是超大型的零部件。里面的制造设备,一些是总部购买以后,提供给他们的,更多的是根据加工需要。自行制造的加工设备。
汪工在天桥上看到他等待地一个部件加工完毕,从天桥上走了下来。
“小型火箭发动机总算完成了,我这就给设备项目组送过去。”他从工作人员手上接过一个两尺来长的玻璃盒。里面有一个直径相当于成人拳头、三十工分长的火箭发动机。
在玻璃盒上,贴着一张标签“集装箱空间传送动力发动机”。
汪工将玻璃盒夹在肋下,离开防护严密的加工厂,走进了一座七层楼高的基地办公大楼。
这栋大楼并不高大,看起来外表也朴实无华。是基地的行政事务大楼。里面有很多的工作人员来来往往,看起来非常繁忙。
汪工拐弯走进右侧的一条通道,推开了第二间房间地大门。
房间上写着“休息间”。
他走进去。里面一个人也没有,椅子都被摆放得整整齐齐,桌上还有一盆花。靠墙的位置,还有一台饮水机、一台咖啡机和一台可乐机。
他推开会议室旁边的一个小门,房间里靠墙放着一列衣柜。
汪工打开最靠里地一个衣柜,里面挂着几件衣物。他将衣物挂钩移往一旁,把一个挂钩扭动了一百八十度,衣柜壁缓缓滑向一旁,露出了一个电梯平台。
他走进去,关上电梯门,按动按钮,电梯平稳地向下行。
在电梯门关上的时候,衣柜的挂钩也翻转一百八十度,重新回归正常。衣柜门自动关上,看上去,就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
基地的核心研究实验室,全部都修建在地下两公里的地方。
为了建立这个核心地下研究机构,基地工程队整整花了近十年地时间,一点点向下拓展,不断加固。直到下挖至两公里的地方,才转而横向掘进,并时刻进行固化处理,安装液压支撑臂。
工程到现在,都还没有完全完工!
目前只是把主要的核心研究室,都转入了地下,只在地上留下了一些外围实验室。而按照最终设计,他们将把所有地实验室都转移下来,并且会再向下掘进几百米,建立一个小型工厂,囤积一批物资,用于在隐秘情况下的研制开发工作。
当初在执行乌托邦计划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可能他们一生也看不到这个计划实现的那一天。
因此,如何在隐秘的条件下,坚持研究,成为他们考虑的首先项目。
汪工在两年以前,也是这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重生之科技巅峰】最新更新章节〖第二百三十四章 走向现实的乌托邦计划〗地址https://wap.xbqg9.net/16/16018/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