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连山易(1/2)

轻松得到一件宝物,陈逸凡心情相当不错。

这时候,温仕铭找来,因为陈逸凡将古铜钱放在衣袋里面,他并没有看见,就下意识认为,陈逸凡刚才并没有出手。

他就猜到会这样,新手来说,一般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碰运气,见什么买什么,那是有钱人的行为;另一种则是看什么都觉得不对劲,不敢轻易出手,那是谨慎,或者资金不足的作为。很明显,陈逸凡就是后一种情况。

“怎样?没有看上眼的?”他笑道。

陈逸凡摇摇头:“那倒不是,我就随便看看而已。”

两人继续往前走,那些摊主一看,两个年轻人,顿时都来精神了。这样的人,很多时候就是来交费的。

在这种地方拾漏,是最讲眼力的。有本事的人在这就是捡钱,大部分人都是交费。没办法,在这些地方捡宝贝简直太难了。这两个年轻人,一看就是新手,十有就是交费的。

这样的人,无疑是他们最欢迎的了。他们有自知之明,从不认为自己摊上有好东西。如果有的话,还需要摆摊吗?好好享福不好吗?

但是,对某些人来说,这里就是他们的淘宝之地。尤其是新手,容易出手,被忽悠几下,可能就=== 上当了。

“咦!他们都认识你?”陈逸凡诧异道。

跟着这家伙走,马上发现那些摊主的眼神都变了。

温仕铭嘴抽了抽:“咳咳!搞不好,咱都被当成冤大头了。”

这种情况,他不是没有遇到过,偏偏每次都会上当,而且是心甘情愿地上当,事后,连自己都感觉不可思议。

接下来,陈逸凡彻底无语了。他心里暗道:咱就得那么想冤大头?

拜托!专业点好不好?

明明就是玻璃珠一个里面掺杂了一些成分,还有一些荧光粉,就说是夜明珠。大哥,我有这么弱智吗?你这里少说就有五六颗吧?夜明珠什么时候成了地摊货?

那位大爷更过分,居然拿出一本易经出来,硬说是《连山易》。那种宝贝早就失传了好不好?最可怕的是,你这本居然是用现代字简体印刷的,咱好歹是个大生,那么低级的东西不要拿出来侮辱人啦!

“那老头居然知道《连山易》,真看不出来呀!”温仕铭笑道。

一般人只知道《易经》,不知道《连山易》的存在。

周易被称为“万经之首”,可见它对中国化史和思想史有着多么重要的影响了。目前中国术界普遍的认为是:周易中的“八卦”是由伏羲氏传下来的,后来由周王演绎为八八六十四卦,并由孔子补写了“十翼”,形成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

但是周王不可能根据伏羲的一张八卦图就能演绎出那么详尽而具体的卦辞、爻辞,并且无中生有地把阴阳不同的三爻相叠加而形成六个爻位的卦象,使得伏羲的说一下子就有了几何级数的增。

“其实有不少古书记载:在《周易》出现之前,在字产生之前的时候,夏、商二代就已经有各自的《易经》了。”温仕铭解释。

陈逸凡点点头,这一点,他专业课上提到过,知道一些。

他记得好像是,汉代以后的人们在整理古代典籍的时候,把夏代的易经称为《连山易》,把商代的易经称为《归藏易》。而我们所熟悉的《周易》只是流行于周代的易经。

和《周易》明显不同,连山易爻卦大象歌是以社会为系统的:“君、臣、民、物、阴、阳、兵、象”八象组成,艮卦为首,云气皆出于山。以山为主,崇山为君,伏山为臣,列山为民,兼山为物,潜山为阴,连山为阳,藏山为兵,叠山为象。

“这东西都不知道失传了多少千年,可能早就被毁了。”陈逸凡开口道。

据记载:连山易有八万言,多佚失。目前保留的仅有一些卦名,几个爻名和卦爻辞,象辞及五十二条诸家论。

“那倒未必,据传闻,水族水书里面,极有可能隐藏着散失四千多年的《连山易》和《归藏易》。”温仕铭却是希望,这些宝贵的财富没有被历史毁灭。

易经的诞生,并一直完整地流传到现在,是借助什么思想和说形成和成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连山易、归藏易的意义只能说不会低于《周易》。它们的失传,对中华民族来说,实在是千古的遗憾了。

“水族水书?”

陈逸凡听到这,就不由自主地回忆其那个神秘的民族。

这个民族人口不多,但是一个极端崇尚鬼神的民族。而他们创造出来的字,自然而言成了“鬼书”,也有人说成“反书”。

其一是指其结构,有的字虽是仿汉字,但基本上是汉字的反写,倒写或改变汉字字型的写法。“水书”字为何与汉字不一样,其写法与汉字相反,这些问题令世人百思不得其解。其二就是:在古代,水族先民因受统治阶级所迫害,相传其祖先“陆铎公”创制“鬼书”以反对和报复统治者。

在水族聚居地区,能看懂读通和会使用水书的水族人被人们称作“鬼师”,他们在民间的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宝鉴天眼】最新更新章节〖第四十七章 连山易〗地址https://wap.xbqg9.net/15/1582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