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章(2/3)
“不过,老夫有几分自私之处,既然大郎你学习了老夫的策论写法,那势必要秉承几个原则,不论日后文体上你是否有其他领悟但写作的原则却断然不能变。否则,老夫可绝不会认你这个学生。”秦观忽然语气严肃了几分。
秦允明听了秦观这番话,心中大为激动,这可是自己与秦观接触以来,秦观第一次提及到师生名份的问题。他一直很珍惜这个名份,若是真的得到了秦观的认可,那这咋。“秦少游学生”的身份可是相当有档次的。尽管可惜的是,秦观现在还处于遭贬时期,这个名份在官场来说没多大的帮助,可在文艺界那是绝对有分量的。
“堂伯的教导,侄儿一定铭记不忘,请堂伯明示。”他立刻连连的说了道,神态显得极为诚恳和严肃。
“策论并非寻常的文章,所以你一定要区别与寻常文章的写作目的。老夫让你遵守的第一个原则,那就是每一篇策论必须言之有物。你要将策论当作一张嘴,但道出的却是多数人的心声。”秦少游严正的说道。
“侄儿记得了。”秦允明自然明白这一点,策论就相当于议论文,不过议论的对象是时政。议论文的三要素即是论点、论据和论证,先论点排在第一位,如果议论文没有议论的主体,那就是一篇散文了。“除此之外,策论是为了反映时政的问题,而不是用来卖弄自己的文采,尤其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定要直切事实,不要过分的使用无谓的辞藻。老夫之所以在这一点上也要严格要求你,就是担心日后你会偏离自己,与那些迂腐陈词之辈混为一谈。”秦少游又说道。
秦允明能理解堂伯的意思,他再次认真的点了点头,说道:“侄儿明白。这几日侄儿深读了堂伯您的书稿,早已经领悟了这一点。”
他不得不佩服秦少游策论的言简意舷,秦少游整整五十篇策论的书稿。自己只在仅仅数日就看完了,可见文章有多么精炼了。
秦少游微微点了点头,欣然道:“大郎短短数日就有这样的领悟,让老夫欣慰至极呀。日后这一点你要多用心一些。”
他顿了顿,缓缓的又说了道:“以上两点你必须谨记下来,也将成为你日后写作策论的规范准则。另外还有一些比较偏门的技巧,当然这些技巧可学可不学,但听听总会有好处的。”
秦允明说道:“堂伯您教导的技巧,侄儿自然会认真学习吸收。不管将来会不会改变,这都算是自己的经历。”
“嗯,很好,你有这样的想法足以表示你的确记住了老夫的教导。”秦观呵呵笑了笑,然后说道,“策论虽然是议论时政的文章,但只要是文章,那就必须考验写作者的文笔。虽然老夫不赞同无谓的华再辞藻,可是一篇文章的结构能反映写作者的文学水平,因此在精简的同时,你还要多注意挥自己的文采。”
秦允明微微皱了皱眉头,显然有些没听明白,不过他耐心的等着秦观接下来的解释。秦观又道:“这些时日你读过老夫的书稿,那五十篇策论的文笔十分明显,你可有注意到?”
秦允明点了点头,他读完了秦观秦观的策论文卓的文笔十分大气,大部分篇幅都是用“整句排比”的方式撰写。
“整句排比”的写作方式通常都是用来书写艺术类的散文杂记,比如邸道元的《水经注》就有十分明显的整句排比。秦观将严肃的策论文章当作艺术作品来撰写,所创作出来的文章不仅可读性强,不会读起来枯燥干瘪,也更容易让人记住文章的中心要点,可谓是既高雅又言之有物。
这下他明白了秦观要告诉自己的技巧是什么了。
秦观锋了锋呼吸,接着拿起了一块素饼咬了一口,一边嚼着一边说道:“老夫昔日拜在东坡先生门下,学习东坡先生的文风。而东坡先生又是承学先秦诸子百家的文风。因此老夫才对这样古朴的排比结构颇有心得。老夫之所以告诉你这些,就是让你清楚,但凡文章一定要精彩绝伦,决不能只重内在外不垂外表。”
“侄儿明白了。堂伯您的意思,其实是在告诫侄儿,无论什么文章,从落笔开始,就必须贯注全部心思,因为这不仅是体现作者的文采水平,也证实了作者写作时的态度,让读者明白作者并非是在敷衍了事。”秦允明正色的回答道。
“说的好!”秦观赞叹道,秦允明果然领悟了自己的意思,不枉自己对其倾囊相授了。同时,他心中也有了一些安然和欣慰,如今秦允明接受了自己的文者思想,总算不用担心后继无人了。
他将素饼放了下来,擦了擦嘴
川心以暇的说道!”大郎小老失讲授的最后课就到此结朱六本来还有一些其他写作小技巧,不过你能明白了刚才那一点,已经足矣了,没必要再钻研其他门路
秦允明感慨的舒出了一口气。这才短短数日,秦观便将毕生的写作经验传授完毕,回想起来还真是有几分仓促的感觉。
“你回去之后,多深读先朝名人的佳作,体会先朝名人的文风,引为自己所用。老夫并不是不推荐你仿效整句排比的文体,只是老夫更喜欢你能推陈出新。锻炼出属于自己的风格秦少游珍重的说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宋一品才俊】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五章〗地址https://wap.xbqg9.net/15/15761/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