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陈炯明粤军援闽 冯玉祥武穴主和(1/5)

【史要】陈炯明援闽,第二次府院之争;吴佩孚罢战,冯玉祥武**主和;徐树铮暗杀陆建章……

却,湘、川战事正紧时,位于东南的八闽之地又战云密布了。

原来,广州军政府成立后不久,广东潮梅镇守使莫擎宇却与福建督军兼省长李厚基暗中勾结,忽然宣布粤东脱离广州军政府而倒向北洋政府了。

为抵制北洋政府向两广渗透,广州军政府决定组建一支援闽粤军以作应对并讨伐李厚基。

桂系军阀首领陆荣廷为了将孙中山手下尚拥有一定实力、时任粤军总司令兼惠潮梅督办陈炯明支开,以利于自己能完全控制两广;于是,提名陈炯明为援闽粤军总司令。孙中山当然没有异议,就将粤军改称为援闽粤军,仍由陈炯明任总司令。

因为,孙中山觉得援闽粤军是当时真正属于中华革命党自己的惟一主力,并将其视作护法之中坚;为此,孙中山又调遣广州军政府军务部副部长邓铿出任援闽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并派颇有军事才能的大元帅府参军长许崇智屈从于陈炯明麾下担任第二支队司令,以协助陈炯明入闽征讨。而失去了陈其美作靠山的蒋介石,此时却被邓铿推荐后也谋了一个援闽粤军总司令部参谋之职,终于又有了一个显山露水的机会。

而秀才出身的陈炯明投笔从戎后也想有一番作为,正想着能有一块地盘可让他自治以实现胸中的抱负。

但是,护法以来,自己跟随孙中山一直窝在广州;且因两广之地皆在桂系的控制之下,革命党人总有一种寄人篱下之感;陈炯明虽然挂名粤军总司令兼惠潮梅督办,却总因实力有限常受桂系掣肘;所以,正欲另觅出路。

而今,陈炯明见能让他率军入闽征讨,这倒正合了他的心意;因此,陈炯明二话没就接受了这个重任。

一九一八年一月十二日,援闽粤军在广州誓师;孙中山在广州军政府会议厅为全体援闽粤军军官饯行,并切望援闽粤军能建奇勋。

尔后,陈炯明即率领五千人的援闽粤军由粤北出发入闽,兵分三路而进。许崇智为左路军,进攻武平、上杭等地;陈炯明亲率中路军,直取永定、龙岩;邓铿则为右路军,攻打沿海一线的诏安、云霄,以牵制住漳州的闽军主力;于是,护法战争的枪声在闽、粤之地也打响了。

护法战争在福建打响后,福建督军李厚基见粤军来势凶猛,赶紧向北京求援。

福建紧邻广东,是北京政府南征广州政府的前哨阵地,其得失悠关整个政局;段祺瑞也甚是担心李厚基有失,遂决定派兵驰援。

而此时,冯玉祥的陆军第十六混成旅驻在廊坊;廊坊位于京津走廊上,属战略要地。而冯玉祥早在辛亥革命时就参与过滦州起义,后又随同段祺瑞参加过镇压河南、陕西一带的白朗起义;所以,段祺瑞对于冯玉祥的骁勇善战早就了知。

然而,因冯玉祥还在护国战争时,就与蔡锷联络主张过和议;因此,冯玉祥虽不属直系,但其主张与冯国璋相近;这在段祺瑞看来,仍应视为异己了。让其驻于如此的战略要地,多少令段祺瑞感到有点不舒服。何况,冯玉祥的妻舅陆建章是冯国璋的高参;谁能保证他不会被陆建章拉拢并驱用?因此,段祺瑞觉得应早作防范将其调离;否则,将是一个不的隐患。为此,段祺瑞决定派冯玉祥南下援闽;如此,既可助李厚基抵制粤军以巩固皖系在福建的地盘,且又为自己去了一个隐患,可谓一箭双雕。

于是,段祺瑞以陆军部的名义下了一道命令,要冯玉祥率部南下去往福建驰援李厚基。

冯玉祥知道段祺瑞是想把他支走,心中甚是不乐;但是,军令如山如何推脱得了?无奈之下,只得以“兵力不足、粮饷短缺”为借口加以拖延。然而,段祺瑞却一一满足了他所提的要求;一面允许他派员去河南招募了近三万兵马补充军力,一面又拨给他一批饷械;冯玉祥见再无可推脱的理由了,这才率部离津怏怏而去。

按,军情如火兵贵神速,冯玉祥应取道津浦铁路南下直抵南京,尔后入闽,此为捷径。然而,因冯玉祥奉命南下援闽,心中极不愿意;故而,却取道经北京的丰台,沿京汉铁路南下,再在湖北转道抵南京;如此绕了一个大弯不知要耽误多少时日,冯玉祥是故意而为。

一个月后,冯玉祥才缓缓抵达南京浦口。

翘首企盼多时的李厚基闻知冯玉祥的援军已抵达南京了,心中好不高兴;于是,赶紧派人赴南京与冯玉祥联络,言:“督军已为冯将军备好了船只,请冯玉祥走水道入闽;一则能便捷抵达,二则可免将士陆途劳顿。”

然而,冯玉祥却以“北军不习水性,乘船出海恐慌有不适”为由,拒绝了李厚基的美意,而决定走陆路经浙江的仙霞岭入闽。来人见不可勉强,只得先自回闽如实禀告去了。

且此时,受命出京四处游的陆建章,闻知冯玉祥被段祺瑞派遣援闽已兵至南京;立即从上海赶来,欲劝阻冯玉祥罢兵。

两人相见,陆建章即正色直言道:“辛亥以来,兵乱不休,祸殃时仍;且人心思安,大总统倡导和议,南北响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百年史话中华演义】最新更新章节〖第89章 陈炯明粤军援闽 冯玉祥武穴主和〗地址https://wap.xbqg9.net/15/1524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