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北伐军孤军覆灭 清皇朝苟延残喘(1/4)
【史要】太平北伐军孤军深入,受挫;北伐援军受阻被歼,太平北伐军覆灭,北伐失败……
却,太平北伐军前锋抵达天津外围,天津城内顿时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一些官僚更似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而士绅们却是担心家财受损,纷纷捐资招募义勇以求自保。
于是,长芦盐政谦、盐运使杨霈招募了一支千余人的芦团,知县谢子澄、盐商张锦则组建了一支四千人的团练;张锦更是拟了一份《平贼裕国十二则》呈给谦,为抵御太平北伐军出谋划策。
时值连日大雨,河水暴涨;于是,清军挖开天津城外西芥园的南运河大堤,使运河水漫溢村庄、道路,这才暂时抑阻了太平北伐军向天津的攻势。
不久,太平北伐军先锋将领、绰号开山王的颜行三,在攻打天津时战死,所率的五百兵士也大部阵亡,余众溃退杨柳青。
而此时,钦差大臣胜保、参赞大臣僧格林沁等所率的援兵赶到,天津城外的清军骤增至十余万人,天津之危急即解。
李开芳见清军的援兵到来,且兵力几倍于己,自料难以取胜;而自己是孤军深入,损耗过重,后援却迟迟不至;而又时近隆冬,南人不宜冬战;故恐有不测,只得从杨柳青撤兵,退回独流。
撤入独流后,李开芳已感到了情势对己不利,赶紧再修书向天京求援;同时,在独流镇外挖堑壕、构筑木城,又在独流与静海之间的五里庄、十里堡、王家营、苟家营、王家院,李家院、王庄子等地建营十余座,互为依托,以期坚守。
胜保见太平北伐军主动撤兵退回独流,觉得情势开始逆转,心中自然高兴。于是,将大营移驻至独流镇北面的王庆坨。
僧格林沁则移营至独流镇东面的良王庄,以阻截太平北伐军北窜进犯京城或东进再攻天津。
此时,独流镇已处在两路清军的夹击之中;然而,清军却不敢主动进攻,如此对峙了几个月。
咸丰皇帝十分恼怒,责令胜保与僧格林沁务必将北窜的发匪从速剿灭净尽;胜保与僧格林沁这才不敢怠慢,向两地发起进攻。
胜保将攻击的重点放在独流,会同德勒克色楞、达洪阿等部清军对独流发起猛攻。
而此时,天津知县谢子澄也率数千团练前来助战,声势更壮。
然而,因独流镇外构筑了堑壕与木城,可谓防卫森严;清军多次攻击,却仍未能奏效。
胜保久攻独流不下,焦虑万分苦无良策。
时已入隆冬,独流镇西北的子牙河因天寒封冻;胜保打算改从该处进攻,遂与洪阿部,德勒克色楞、谢子澄等人一起前往子牙河察看地势。
岂料,遭到了独流镇内太平北伐军的突然出击。
混战中,清军副都统佟鉴的坐骑在冰面上滑倒,谢子澄欲救援却也马陷泥淖,两人均被刺死。胜保损兵折将后,狼狈败退。
胜保、德勒克色楞等人因此摘去花翎,降级留任,达洪阿则被革职。
经此一败,胜保更是心谨慎不敢冒进;于是,步步为营,在独流镇东侧的于家堡、李家楼,北侧的杜家嘴等地,建造炮台,不时的向独流镇开炮猛轰。
同时,僧格林沁也将静海围困了,以切断两地间的联系。
清军全力攻打,欲将太平北伐军围歼于静海与独流。
然而,太平北伐军还是在静海与独流两地坚持了百余天。但因时值隆冬,军资匮乏,又久等援军不至,处境日益艰难。
挨到咸丰四年正月,太平北伐军实在难以坚守了,这才决定突围,南走至沧州河间县的束城镇。
胜保与僧格林沁见太平北伐军突围南遁,即率部紧追不舍直至束城,再将其围困。
束城是个镇,更难以坚守;因此,太平北伐军在此驻守了一个月后,趁着大雾再次突围,途经献县后退至衡水的阜城。
阜城也是一个县城,似亦难守;太平北伐军只得在城外密布了鹿砦、树栅,聊做御敌之用。
清军很快又追至,将阜城包围。
不久,阜城外围的一些村落陷于敌手;平胡侯吉元战死,太平北伐军的情势岌岌可危。
幸好,此时天京已派遣了北伐援军;清廷恐其与已北上的太平北伐军会合,急命胜保率部赶往山东防堵。
被困在阜城的太平北伐军这才减轻了压力,勉强坚守了。
且,太平军北伐后,因李开芳与林凤祥将驻守扬州的太平军主力带走了,扬州城内就显得十分空虚。
于是,清军欲乘虚夺回扬州。
不久,钦差大臣兼江北大营统帅琦善、闽浙总督慧成、漕运总督福济、左副都御史雷以诚,即联合来犯,将扬州城四面围攻。
此时,驻守扬州的太平军仅有曾立昌所率的数千兵马,怎敌得清军一名钦差、二位总督所率的数万大军。
鉴于兵力悬殊,曾立昌坚守不出顽强抵抗,硬是顶住了数倍于己的强敌的进攻;并将肃州总兵双来击毙,使清军士气大损。
清军屡攻不下,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百年史话中华演义】最新更新章节〖第8章 北伐军孤军覆灭 清皇朝苟延残喘〗地址https://wap.xbqg9.net/15/152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