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国民党初选大捷 宋教仁喋血上海(1/5)

【史要】民国初期第一次议会选举,国民党大胜;宋教仁遇刺……

却,国民党成立以后,宋教仁想通过竞选在议会中取胜;然后,用他所主张的政党内阁取代责任内阁。在他认为,中国欲使共和名副其实,使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真正得以实现,只能走政党内阁之路。

而张振武案发生以后,宋教仁更是感到了实施政党内阁已势在必行。

虽然,张振武案中袁世凯把责任都推给了黎元洪,结果是不了了之;但宋教仁已觉到了袁世凯必在其间扮演角色,其居心不良虽深藏不露,但明眼人已能洞察。

而袁世凯身居大总统权位毫无约束,所谓的责任内阁几易其手似若他的玩物,任其下去必为共和之隐患。所以,宋教仁认为,唯有以政党内阁替代责任内阁,方能使内阁从袁世凯的操控中摆脱出来。

因为,政党内阁由议会产生,大总统也就难以操控了。如此,议会的权力增强,大总统的权力削弱;从某种意义上,权力就能互为制约相对平衡。就眼前的现实而论,政党内阁也是钳制袁世凯的唯一办法,宋教仁的这些主张博得了同仁乃至社会各界的赞同与支持。

为此,已经成为全国第一大党了的国民党全体动员,积极地为即将到来的议会选举做准备,并制订了一套有效的选战策略。

国民党计划先夺取各省、县的地方选举,再在全国的议会选举中夺魁,进而组建由国民党主导的政党内阁。按此计划,宋教仁回湖南参加竞选;于是,宋教仁返回湖南,并忙里偷闲地也回桃源老家探望了母亲。

不久,民国元年底,选战正式开始;至翌年初,历时近两个月。

果然,国民党在这次民国成立后的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大获全胜;国会参、众两院共八百七十个议席中,国民党独得了三百九十二席,占总席位的百分之四十五;而受袁世凯扶植的共和党等三个政党仅得了二百三十三席,只占总席位的百分之二十六。

宋教仁本人也不负众望地在湖南当选为参议员。

虽然,国民党所得席位未及半数,但远远超过了其他任何党派,在议会中已是举足轻重;因此,下一届内阁由国民党组建似乎已成定局。

且宋教仁在组建国民党及本次大选中功勋卓著,下一任内阁总理看来也是非他莫属,宋教仁本人也已是踌躇满志地欲一展宏图了。

国民党在议会选举中大获全胜,这才引起了袁世凯的警觉。

袁世凯原以为,议会无非是一班喜欢异想天开的秀才们耍嘴皮子的场所,既无兵又没卒成不了大事;所以,一直没当会事。现在,袁世凯才对革命党人追求的共和、民主社会的实质与特性有了一些了解;原来,在共和、民主社会中,一切决定于选民。看来,这共和、民主并非如书写那么简单;那些选民手上的每一张选票都是有份量的,甚至于能决定政府的命运;怪不得原同盟会敢于不惜更名改组,劳心费力地要去组建一个新党,从而增强实力扩大影响以博取每一个议席。

而今,议会选举结束,国民党已胜出;下届内阁若是由国民党组阁,而换上不受自己控制的人;那么,自己这个临时大总统岂不就成了虚位?这却确实令袁世凯忧心忡忡了。

袁世凯不怕革命党人的枪炮,倒是开始骇怕革命党人以选举的合法手段与他争夺政权;在他觉得,这合法的选举无异于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会要他命的。

袁世凯当然不甘,玩惯了权术的他岂愿受制于人?然而,此时的袁世凯,虽然名为临时大总统,手中握有北洋军重兵;但是,对付面前的这道难题却显得是那样的束手无策了。

袁世凯虽觉无奈但心中十分清楚,知道现在国民党中掌舵的是宋教仁;所以,对他构成最大威吓的人,已非孙中山与黄兴而是宋教仁了;只有将宋教仁收买或降服,才能化解眼前的危机;否则,情势真的会岌岌可危,以至于在接踵而至的总统选举中自己的权位也会受到威胁。无奈之下,袁世凯欲以重金收买宋教仁,希望能化险为夷;于是,袁世凯托人向宋教仁赠予价值三千元的貂皮外套及五十万元银票,但都被宋教仁拒绝了。

袁世凯收买宋教仁不成而气急败坏了,遂将内阁总理赵秉钧、内务秘书洪述祖等人召来共商对策。

赵秉钧也正为宋教仁的崛起将危及其内阁总理之位而担忧,道:“不若毁之,胜于坐以待毙。”

袁世凯闻言不语,稍倾后方颌首称“然”。

洪述祖则自告奋勇道:“吾能将其毁之。”

于是,袁世凯遂将毁宋之事交予洪述祖与赵秉钧,令俩人设法阻止宋教仁组阁。

洪述祖受命后,即组织力量在报上刊攻击宋教仁,言“宋教仁有野心,欲谋总理之位,乃民国之蠹虫”;欲以此毁损宋教仁的声誉,迫其退缩。

然而,宋教仁坦然以对不为所动,却令袁世凯、赵秉钧、洪述祖等人深感无奈。

正在袁世凯为宋教仁与国民党的崛起头疼时,忽然报来已逊位幽居宫中的隆裕太后于二月二十二日丑时驾鹤仙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百年史话中华演义】最新更新章节〖第76章 国民党初选大捷 宋教仁喋血上海〗地址https://wap.xbqg9.net/15/1524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