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蔡松坡称雄滇黔 陈其美谋取沪申(1/5)
【史要】广东、云南、广西、上海、江苏相继起义**……
却,就在袁世凯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时,清皇朝鞭长莫及的南方各省又纷纷举事了。
当黄兴率众与北洋军在汉阳浴血奋战时,胡汉民也准备在广州再次起义。
为使起义成功,胡汉民改变了策略;决定先在广州外围四面开花,然后合力共取广州。于是,胡汉民派遣陈炯明在东江举事、徐维扬在北江举事、苏慎初在西江举事、姚雨平在潮汕举事;于是,南粤大地又一片风声鹤唳了。
广东是起义多发地,长期居于火口刀尖上的两广总督张鸣歧,此时也已有了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他知道,革命党人在广州起义虽然屡遭失败,但绝不肯善罢甘休;如今受武昌起义激发,必定会再次举事;所以,须早作防患。
然而,自从孚琦遇刺身亡后,广东水师提督李淮感到了革命党人对他恨之入骨,想方设法要他的命;自己只得卖乖些,不要太多的得罪革命党人了,以求自保。且李淮平时与张鸣歧不睦,也就时常不听调遣以避免再与革命党人作对。
张鸣歧甚是无奈,只得急命在滇、桂招募军队的广西提督兼新编陆军第二十五镇统制龙济光回粤,以加强对广东的防护。
果然,没待龙济光回粤,陈炯明已率先在东江举起了义旗。
陈炯明起事后,李淮却是坐视不顾,张鸣歧只得派广东陆路提督秦炳直前往镇压。但是,待龙济光所率的济军赶到,北江、西江、潮汕的革命党人也相继起事了。于是,龙济光赶紧四出应付,大有杯水车薪之忧。
而此时,广州城内一批士绅、商贾看到各省受武昌起义影响后已纷纷宣布**了,觉得满清皇朝的气数确已尽了,广东断难成世外桃源。眼见得广州城外的革命党人已经举事,且来势迅猛不比往常;看来,清军这次是难再抵挡。若是起义军攻入城内,唯恐会玉石俱焚地连带着损害到他们的利益;八旗官绅则害怕因旗籍而遭殃,更是惶恐不安了。
故而,广州的九大善堂、七十二行总商会赶紧在澜书院会议,八旗官绅也派代表出席。
会议结果,决定联名向张鸣歧《上书》,力劝他与革命党人妥协,承认共和以使满、汉融合而求太平;同时,为了向革命党人示好,建议将已经获释的汪精卫邀至广东参事。
张鸣歧虽也觉到了是大势所趋但仍犹豫不决,而对于“邀汪精卫参事”更觉得不妥也就作罢。
忽然,闻报新任广州将军凤山遭革命党人暗算被炸身亡,张鸣歧深感惊愕。
凤山死后,张鸣歧自知独木难支了,这才勉强答应了众士绅的请求,在广东建立共和政体。
于是,成立了广东咨议会,推举曾经任山西巡抚、主张立宪、已辞官回籍养病的邓华熙为咨议会议长。
同时,效仿别省也成立军政府,张鸣歧自任都督,龙济光为副都督;而将李准排挤于外,李准心中甚是不乐。
宣布广东**的消息传出,广州全城沸腾了;“澜书院门前有人立即树起一面上书广东**的大旗,城内到处张灯结彩鸣放鞭炮庆贺。
然而,忽又闻报北洋军攻占了汉阳;张鸣歧又动摇了,立即派人扯下澜书院门前书有广东**四字的大旗,并命令龙济光在广州城内搜捕革命党人。
张鸣歧的出尔反尔将民众激怒了,于是广州全城罢市。
而此时,李准却已感到大清气数已尽,暗中与同盟会联络后,突然反正投靠了革命党。同时,李准还派心腹赶赴惠州,服了正在与陈炯明激战的秦炳直也率部投诚。
李准虽然与张鸣歧不睦,但李准手上沾满了革命党人的血;张鸣歧断然想不到李准会投诚革命党,而革命党又会接纳他。所以,李准等人的投诚,对于张鸣歧是个出其不意的打击;张鸣歧惶恐不安了,连夜仓皇逃离广州。
于是,同盟会不费一枪一弹将广州光复。
十月二十九日,胡汉民自香港来到广州,将广东军政府改由同盟会主持;胡汉民任都督,陈炯明任副都督。然后,布告安民;八旗官绅没因旗籍而遭殃,新政府的这一开明措施使旗人顺服了。至此,同盟会前仆后继在广州历时多年的起义终于成功了。
广州光复后的第二天,军界中颇具盛名的蔡锷在云南也一举称雄了。
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宝庆人;曾于长沙时务学堂师事梁启超、谭嗣同。后来,随同唐才常参加了自立军起义;起义失败后改名“锷”,以立志血刃救国。为此,蔡锷再次东渡日本,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因成绩优异,与浙江海宁人蒋百里、湖南长沙人张孝准并称为中国士官三杰。
蔡锷学成归国后,先后在湖南、江西、广西等多个省内教练新军;因此,在军界中声名远播。
李鸿章的侄儿李经羲任职广西巡抚时,聘请蔡锷为广西新军的总参谋官兼总教练官。
在广西期间,蔡锷与黄兴等人常有来往,甚是情投意合;并受黄兴的影响,加入了同盟会。
不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百年史话中华演义】最新更新章节〖第66章 蔡松坡称雄滇黔 陈其美谋取沪申〗地址https://wap.xbqg9.net/15/1524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