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西太后独揽朝政 黑旗军越国抗法(1/4)

【史要】慈安太后亡故,慈禧独揽朝政。法国入侵越南,《西贡条约》,黑旗军援越抗法……

却,朝鲜与日本签订《江华条约》后,朝鲜半岛上的争端暂时平息了;清皇朝倒像是卸去了包袱,有了一个**的机会;而李鸿章很快将此事抛到了脑后,又顾自搞洋务和筹建北洋水师去了。

时有安徽庐江人丁汝昌前来投靠,李鸿章正在用人之机,也就乐意留用。

丁汝昌原为湘军开字营的千总,李鸿章创建淮军时,曾国藩将湘军的开字营赠与,丁汝昌随同划归;后又调入了刘铭传的铭字营,并随刘铭传北上剿捻,并改任为了马队统领;因剿捻有功,授提督衔。但不久,却因清庭裁军节饷,刘铭传欲将其马队裁撤;丁汝昌愤而抗命,险些被刘铭传以“抗命不遵”之罪殊死。丁汝昌听刘铭传要杀他,赶紧走脱逃归乡里,才侥幸地保住了一命;从此,与刘铭传有隙了。

尔后,丁汝昌闲居乡里多时而闷闷不乐;忽闻李鸿章在天津筹办北洋水师,遂前往天津欲投靠。而此时,李鸿章正在用人之机;他见丁汝昌是淮军旧部,且也曾闻得其骁勇善战;今见其因与刘铭传有隙而前来投靠,也就有意收留任用。于是,丁汝昌就留用在了李鸿章的幕府中。

北洋水师筹办之初,李鸿章雄心勃勃地欲组建一支像样的海军;然而,事过多年了,却因经费短绌而进展迟缓;原打算购买铁甲舰的计划未能实现,致使北洋水师迟迟难以成军。

因先前购买的几艘蚊炮船只能在内河或港口充作浮动炮台,摆摆样子而已,根本无法出海迎战;且皆已汰作各省自用,北洋水师仍若一个空架子。所以,当的日本岛国有恃无恐地在琉球、台湾、朝鲜等地屡屡滋事时,清政府却无法抑阻。

已调任两江总督的沈葆桢见状后心急如焚了,又多次竭力主张“须购铁甲舰以震慑日本”,并对筹组北洋水师的李鸿章迟迟未能成军颇有微词。

不过,李鸿章也有其难言之处;因所需的经费迟迟没能到位,使他置于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而徒叹奈何。直至光绪五年,北洋水师的成军仍遥遥无期。

此时,沈葆桢却已病重垂危;但在临终前,他又上了一道奏折,吁请“速购铁甲”;然后,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清庭念其督办福建水师及保台有功,追赠其太子太保,谥号肃。

沈葆祯亡故后,朝庭即调左宗棠接任两江总督;于是,已在军机处任上的左宗棠又受命复回江南了。

此时,已升任驻德公使的李凤苞受李鸿章之托,欲向德国购买铁甲舰。

李凤苞回函道:“而今,各国拟议停造铁甲,如可缓办,犹为合算;宜先购快船,再办铁甲为是。”

李鸿章这才也自思:“以现有之银饷,欲购铁甲,确亦不易;然而,若是购快船,却已绰有余。故不若如其所言,先购快船也罢。”

正当李鸿章如此想时,英国人赫德又来向他推荐阿姆斯特朗公司新设计的一种舰身为木质外包钢板的、俗称快船的巡洋舰如何之好且价格便宜。

李鸿章被其动,这才决定通过赫德再次向英国定购了两艘俗称快船的巡洋舰。

一年后,两艘巡洋舰先后下水;英国分别称其为伊奥塔号和卡帕号,李鸿章则亲自将其命名为超勇号与扬威号。接着,李鸿章将一支由三百多名营官与水勇组成的接舰队,交由丁汝昌率领前往英国接舰。

接舰队乘坐经过改装的招商局的海琛号商船抵达英国伦敦,英国人对这支远道而来的、高挂黄龙旗、每位官兵脑后都拖着一条长辫子的接舰队,感到十分的好奇且又甚是热情。

接舰队参观了位于纽卡斯尔的阿姆斯特朗公司,拜访了英国海军部,并受到英国女王的接见。

接舰队在英国逗留了几个月后,才驾驶超勇号和扬威号两艘兵舰,驶离英国登上了返回中国的航途。此时,有一批在英国游学的海军学员正当学成归国,遂也随舰返回国内了。

两舰离开英国西南的普利茅斯湾驶入大洋,然后通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一路倒是顺利。

然而,当超勇号舰驶抵赛得港时,扬威号舰却因煤用尽而在海上漂流两天后才也抵达;尔后,在经过苏伊士运河时,扬威号舰的螺旋桨又被礁石碰坏,经修理后方能再行。如此折腾虚惊了几番后,才算磕磕碰碰地驶抵了中国的广州,两广总督张树声亲率武官员登舰慰问。

两舰稍做补给后继续北上,一个月后抵达大沽口;此时,李鸿章已亲赴大沽口等候。

两舰一到,李鸿章即登舰视察,他见这两艘巡洋舰果然比蚊炮舰气派多了,且火炮的炮身皆能旋转使用自如;心想,此番该是可以向朝庭交待了,那些清流派欲加贬损已是无辞;李鸿章心中高兴,于是乘坐超勇号舰在大沽口兜了一圈风光。然后,褒奖接舰有功人员;并任命林泰曾、邓世昌分别为两舰的管带。

这次超勇号与扬威号两舰的购置到埠,果然没有再受到清流派的指责;李鸿章的耳根清静了,心中也舒畅了许多。于是,李鸿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百年史话中华演义】最新更新章节〖第42章 西太后独揽朝政 黑旗军越国抗法〗地址https://wap.xbqg9.net/15/1524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