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新国府愤收租界 护党权抵制独裁(2/6)

件。”

陈友仁即以“主权”加以驳斥,壁约翰无言以对。

而武汉民众闻知后,皆对武汉“国民政府”敢于向英帝国主义叫板、争回国权而表“赞誉”与支持。

但是,英国政府不甘心放弃在华利益,仍欲负隅顽抗。

一九二七年一月三日,英国水兵公然向为庆祝“北伐”胜利而举行集会流行的武汉民众开枪,死伤数十人;一月六日,英国又在九江派兵镇压了“太古”、“怡和”两个码头的工人罢工,也死伤数人,此即为“汉、浔血案”。

“汉、浔血案”发生后,国人更被激愤了。

一月五日,在中华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与中华全国总工会驻汉办事处主任李立三等人领导下,武汉的四百多个团体共三十多万人举行了“‘反英’大会”。

会后,愤怒的民众举行游行并冲入英租界、驱逐了英国巡捕。

九江的工人也忍无可忍了,群起捍卫自身权益,并冲入英租界,租界内的英国人逃避一空。

于是,武汉“国民政府”召开“联席会议”,决议由“国民政府”的外交、财政、交通三名部长组成一个“英租界临时管理委员会”,接管汉口与九江英租界内的一切事务。

“汉、浔血案”发生后,全国掀起了“反英”**。

一月十四日,南昌召开了十万人“‘反英’大会”;二天后,长沙也召开了二十万人的“‘反英’大会”;上海虽尚在孙传芳的统治下竭力维护英国人的利益,但“反英”浪潮也日渐高涨。

面对中国民众的“反英”浪潮,英国政府震慑了;不得不派遣英国驻华公使参赞欧马利到武汉再与陈友仁会谈,希望中**民能退出英租界,恢复到以前状态。

陈友仁即严词拒绝,明确告诉欧马利:“现在双方之交涉只可以现状为先决条件,绝对不可能恢复过去之状态。”

英国政府见武汉“国民政府”态度如此强硬,知道想要再据有汉口与九江两个租界的治权已是不可能;这才不得不分别于二月十九日、二月二十日,由欧马利与陈友仁代表各自政府先后签署了《收回汉口英租界协定》和《收回九江英租界协定》。

至此,汉口与九江的英租界正式被武汉“国民政府”收回了。

接着,武汉“国民政府”又接管了位于江西庐山牯岭、几十年来专供洋人避暑或度假用的公事房。

就这样,武汉“国民政府”终于做了一件让国人扬眉吐气的事,确实是大快人心了。

且,武汉“国民政府”收复汉口与九江的英租界之时,光复浙江后的“东路军”又着手进军“沪、宁”了。

而此时,蒋介石将鲁涤平的第二军从“中央军”划归了“”东路军。

二月二十三日,“东路军”在杭州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兵分两路。

由白祟禧指挥的第一纵队、第二纵队、第三纵队为前敌,沿沪、杭路进军直取上海;由何应钦指挥的第四纵队、第五纵队、第六纵队及刚划归的鲁涤平所部第二军,由浙北进苏南攻取宜兴、溧阳;然后,分一部进取常州、丹阳,再右旋回攻无锡、苏州,以协同白祟禧所率的前敌部队围攻上海;主力则经溧阳、溧水,以协同程潜的“江右军”夹攻南京。

而孙传芳丢失浙江后,溃败的残部则退驻在了松江,欲以此为屏障护卫上海。

同时,因唐生智的“西路军”没有北进湖南牵制“奉军”,张宗昌与褚玉璞得以调“直、鲁联军”南下驰援孙传芳了;于是,孙传芳决意在“沪、苏”再与“北伐军”决一死战。

此时,中*共*上海区委为配合“北伐军”攻取上海,再次于二月二十二日领导与发动上海工人举行了武装起义。

此前,中*共*上海区委曾与国民党中央驻沪特派员钮永建合作,并与已背弃孙传芳了的夏超联络,欲联手夺取上海。

为此,于一九二六年十月二十三日夜,发动上海工人举行了“第一次武装起义”;但结果,因夏超战败被杀,该次起义被孙传芳镇压了,工人领袖陶静轩、奚佐尧等十余人遇害。

而今,“北伐军”已占领浙江并向上海进军了;于是,上海总工会发动工人于二月十九日举行罢工,参加罢工的工人多达三十六万。

上海防守司令李宝章骇怕了,赶紧与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一起对罢工工人实施镇压,杀害了蔡建勋、史阿荣等三十多名工人。

于是,中*共*上海区委决定将工人罢工转变为武装起义,定于二十二日晚在海军“建威”号、“建康”号两舰的配合下行动。但谁知,就在上海工人再次发动起义之时,已进至松江了的“东路军”却驻军不前了。

如此,起义工人失去了“北伐军”的外部支持;且又因起义是仓促而动事先没有周密计划,起义队伍行动时没能协调;结果,上海工人的“第二次武装起义”又被李宝章镇压下去了。

对于上海工人不屈不挠地举行一次又一次武装起义,蒋介石心中却并不高兴。

虽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百年史话中华演义】最新更新章节〖第145章 新国府愤收租界 护党权抵制独裁〗地址https://wap.xbqg9.net/15/15240/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