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江浙地齐卢战争 孙传芳攫取闽浙(1/3)

【史要】齐燮元觊觎江苏,第一次江浙战争;卢永祥下野,孙传芳攫取闽浙……

却,广西的讨陆战争结束了,江、浙一带的战鼓却仍在紧擂。

原来,自从段祺瑞因直皖战争败北而下台后;执政于各省的皖系军阀或下野、或改换门庭投靠直系,皖系军阀分崩离析不复存在了。唯有浙江督军卢永祥、淞沪护军使何丰林等人仍盘踞于浙、沪一带,不愿屈从于直系。

段祺瑞执政时,卢永祥曾任淞沪护军使;后来,卢永祥调任浙江督军,淞沪护军使则由同是皖系的何丰林接任。何丰林对于卢永祥惟命是从,上海也就仍一直在卢永祥的掌握之中。

上海自从鸦片战争后开埠,已迅速发展成了东方大港与商贸重地,每年有大量的赋税可进账;据有了上海,就如同捧了只聚宝盆。所以,常因财政窘迫而焦头烂额的北洋政府,早就对其垂涎三尺。

而时任江苏督军齐燮元更是认为,上海隶属于江苏省,理应归他管辖;可是,这只本该属于他的聚宝盆,而今却眼巴巴的看着被卢永祥给端去了,齐燮元心里自然不好受;所以,齐燮元朝思暮想要设法将上海从卢永祥手中夺回,以据为己有。

为此,孙传芳进取福建时,俩人曾有过密谋;一俟孙传芳得了福建后,两人就南北夹攻卢永祥,以瓜分浙、沪。

而卢永祥也知道,自己据有浙、沪,如同端了聚宝盆;必将遭致别的军阀嫉妒与眼红,迟早会有人、特别是江苏督军齐燮元来打他的主意。

但是,浙、沪是他经营多年的地盘,可谓是他赖以生存的命根,岂肯轻易让人夺去?所以,为了保住这两块令人垂涎的宝地;卢永祥也早做了准备,时时提防不敢有半点懈怠;甚至于可以,连睡觉都睁着眼睛,唯恐一不心而被人抢去了。

当段祺瑞、张作霖、孙中山结成反直三角联盟时,作为原皖系军阀之一的卢永祥暗中也参与了;这倒使直系军阀多少有点对他忌惮,已虎视眈眈磨刀霍霍了的齐燮元不得不有所顾忌而不敢贸然动手。

而此时,浙、沪的士绅也觉到了战争的脚步已在渐渐临近;都担心战争一旦爆发,江、浙的黎民百姓必将遭殃,皆心急如焚了;于是,以曾任江苏省议会议长与农商总长张謇、曾任教育总长张一麐等社会名流为主的江、浙士绅们,赶紧发起组织了一个江浙和平协会,奔走于杭、宁之间,为消弭战争而努力。

终于,在张謇、张一麐等人的努力下,促成齐燮元与卢永祥签署了《江浙和平公约》;从而,使一场已经迫在眉睫了的战争暂时消停。

然而,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张作霖败北,反直三角联盟自然瓦解;直系军阀一枝独大地把持了北京政府,处事也就无所顾忌地放胆而为了。

而此时的卢永祥仍很不知趣,继续时常与把持北京政府的直系军阀唱对台戏。

吴佩孚抬出黎元洪搞所谓的“法统重光”、曹锟靠贿选登上总统之位时,卢永祥都无所顾忌地一马当先竭力反对与攻讦;并且,还邀集了一批旧国会议员欲在上海另立政府,以与被直系控制的北京政府分庭抗礼。

对此,直系掌门人曹锟与吴佩孚当然深感不爽;因此,更是将卢永祥视作了眼中钉而必欲拔之。于是,吴佩孚怂恿齐燮元对卢永祥发动战争,务必将卢永祥从浙、沪驱逐,这正合齐燮元之意。

但是,因齐燮元与卢永祥订有《江浙和平公约》;齐燮元想对卢永祥开战,得有个适当的理由;否则,师出无名会招致各方谴责,这让齐燮元有点为难了。

不过,很快的,齐燮元灵机一动就有了办法;原来,闽军总司令臧致平及闽军第三师师长杨化昭俩人,被孙传芳击溃后败亡至浙江;此时,正投于卢永祥的麾下。

而《江浙和平公约》中有规定:“不得容留、收编客军。”现在,卢永祥容留了臧致平与杨化昭俩人,明显违背了《江浙和平公约》中的这条规定,正好给了齐燮元寻衅、甚至开战的借口。

于是,一九二四年九月三日,齐燮元即以此为借口寻衅,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因战争双方的主体是齐燮元与卢永祥,主战场在浙江、江苏;故而,史家称其为“齐卢战争”或“江浙战争”。

为发动“江浙战争”,齐燮元却自感力量不足,遂向北京政府求助。

因为,卢永祥曾《通电》谴责曹锟贿选,曹锟已将卢永祥恨之入骨了;于是,曹锟给予齐燮元以极大的支持,下令要豫、皖、鄂等省的直系军阀派兵协助齐燮元。

曹锟毕竟已是大总统了,本就属直系的豫、皖、鄂等省督军自然遵命;于是,皆抽调部分兵力供齐燮元驱用。

齐燮元心中大悦,遂将各省援军与自己辖下的江苏军组成了一支“讨卢联军”,齐燮元自任联军总司令。讨卢联军共有五个师六个混成旅,总兵力达四万余。

“讨卢联军”组成后,齐燮元计划兵分两路进击。

东路由苏军第六师师长兼江宁镇守使宫邦铎统率,沿沪宁铁路而进,经昆山直扑上海;南路则由皖苏鲁豫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百年史话中华演义】最新更新章节〖第117章 江浙地齐卢战争 孙传芳攫取闽浙〗地址https://wap.xbqg9.net/15/15240/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