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罢工潮此起彼落 马林倡国共合作(1/3)
【史要】汉阳钢铁厂、安源路矿罢工;“中*共*二大”召开,西湖会议,马林促国共合作……
却,马林与孙中山在桂林会晤后,看到了国、共两党合作的希望;且孙中山与香港海员工会的渊源及陈炯明主政下的广州政府给予香港海员大罢工的极大支持,更引起了马林对中国国民党的好感;觉得中国国民党的高层充满着同情与支持劳工的正义之感,明了这个政党是可以信赖并有希望的;从而,马林更坚定了其国、共两党应该且也可以合作的观点。
于是,马林在回莫斯科参加远东大会之前,干脆向陈独秀提出了中国**加入中国国民党之中的新建议,以使国、共两党合作依从孙中山所言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进行。
马林的这个新建议,令陈独秀十分诧异;因为,这比其原来的要求来得更为苛刻。
因为,原来拟实施的国、共两党合作打算进行的是党外合作;那样,两党之间是相对**的。而今,要改为所谓的党内合作,其相对**性还存在否?再,要中国**加入中国国民党,这岂不等同于被吞并了?对此,陈独秀怎么也想不通而无法接受。
而李大钊等其他党内主要领导人,对于马林的这个建议也都表示了异议;皆觉得中国**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的政党,有自己的《纲领》、《章程》与奋斗目标;若是加入了国民党,岂不放弃了**的**性?这是个十分严肃的问题,务须慎重。”有的更是认为“国民党连《纲领》也没有,无非是一个无信仰的政客集团而已,其政体的基本性质是资产阶级的,与**不可同日而语。如此两个本质迥然不同的政党,怎能溶合到一起?”
于是,陈独秀给共产国际远东局长维金斯基写了一封信,阐述自己及其党内同志的意见,表示反对加入中国国民党,希望远在莫斯科的共产国际领导们能聆听一下来自中国**的声音后,纠正马林所做的那些令人难以接受的决定。
虽然,陈独秀等人对于马林的建议因难以接受而表示了反对,但并没有影响到已经做出的中国**加入共产国际的决定。
就在陈独秀给维金斯基致函后不久,中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即“中*共*二大”于一九二二年七月十六日在上海成都南路辅德里六百二十五号内召开了。
陈独秀等来自各地的十二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已从苏联回来的张国焘向大会报告了出席远东大会的经过及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的情况。
“中*共*二大”制订了《中国**章程》,选举了由陈独秀、李大钊、张国焘、蔡和森、高君宇等五人组成的名为中央执行委员会简称中央执委会的新领导机构;陈独秀为委员长,蔡和森、张国焘分别负责党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大会通过的《中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明确指出:“中国**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工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的社会。”
同时,与会者分析了国际形势和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状况,还通过了《中国**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关于工会运动与**的议决案》等九个《决议案》。而《中国**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的通过,则宣告了中国**正式加入共产国际;自此,中国**则成为共产国际在东方的一个支部了。
此外,“中*共*二大”还将如何建立民主联合战线列入了议程,并就国、共合作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
虽然,与会者主张并赞同“中国**应该联合全国革新党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国家”;然而,却又都认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中国**所遵循的马克思主义不合”。因而,关于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议案》也就未能通过;只是,在通过了的《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中,提到了“计划先行邀请国民党及社会主义青年团在适宜地点开一代表会议,互商如何加邀其他各革新团体”之语。
八月中旬,马林又来到中国。
这次,马林带来了共产国际于七月三十日做出的《中国**运动的现状》等件及维金斯基给陈独秀的信。
维金斯基在信中指示道:“**应与国民党保持密切联系,以便建立统一战线。”
马林抵达上海后,听“中*共*二大”未能通过有关国、共两党合作的议案,心中甚是不悦;于是,建议立即召开一次中国**中央工作会议,以传达共产国际的指示,尽快促成国、共两党合作。
因此时的中国**已正式成为共产国际中的一员了,也就只得尊重马林的意见立即召开中央工作会议。
考虑到陈独秀曾被法国巡捕拘禁过,其在上海法租界内的居处已遭监视,会议不宜再在上海召开;为安全起见,遂决定将会址定在浙江杭州。
于是,一九二二年八月二十八日,中*共*中央执委会在杭州西湖召开了一个特别会议;因会址在西湖,故史称“西湖会议”。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百年史话中华演义】最新更新章节〖第106章 罢工潮此起彼落 马林倡国共合作〗地址https://wap.xbqg9.net/15/15240/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