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徐世昌黯然离职 黎元洪法统重光(2/3)
承斌前来迎接他时,他却摆起架子来了,故意言:“洪不才,故归隐林间;天下英豪如云,何独邀洪耶?”这令王承斌没了法子,竟至跪地相请了。
而曹锟手下的那班幕僚,本来对所谓的法统重光就不赞成,只想着能把曹锟捧上总统位后,各自都能得到擢升;而今,闻得黎元洪扭捏作态,心中更是不甘了;于是,纷纷向曹锟进言:“徐世昌已走,何必将总统之位捧手送人?既然黄陂不愿来,不若大帅自己坐了,免得日后折腾。”
曹锟闻后心已似有所动,但最后觉得还得依了吴景濂之言从长计议,众幕僚遂不再言。
而此时,浙江督军卢永祥却《通电》表示了反对法统重光。
卢永祥在《通电》中一针见血地指出:“黄陂既辞职,已为布衣,岂可复权位?妄论重光之?此乃戏民意耳。元首任免,有《约法》规定,岂可由一二人定夺;谓法统重光,实为欲窃国者计,非为万民筹;项城之前辙犹在,吾切为欲窃国者耻。祥虽力薄,然当尽天职力拒;安忍坐视四万万同胞之家国,任为少数欲窃国者之赌注耶。”
卢永祥的这份《通电》把黎元洪着实吓了一跳,这才觉到自己不该把戏演过了头。其实,黎元洪早盼着能有这一天,故作扭捏之态无非是想跟直系讨价还价一下;现在看来,这戏该刹锣了;否则,若是反对之声多起来,复位之望则会变成泡影。黎元洪思及此,不得不放下架子答应复位了。
于是,一九二二年六月三日,黎元洪在王承斌的陪同下返回北京,复登大总统位。
法统重光后,旧国会也随之恢复,吴景濂复任众议院议长,而那班闲逸了许久的旧议员们又在国会中吵嚷个不停了。而因原国会会场狭不够用了,议员中有人提议“可将紫禁城内三大殿改建为西式议院”;谁知,如此一个荒唐的提议竟然有人附和。
吴佩孚闻知后怒不可遏,即《通电》斥责道:“百国宫殿,精美则有之,无有能比三殿之雄壮者。此不止中国之奇迹,实大地百国之瑰宝。若果拆毁,则中国永丧此巨工古物,重为万国所笑,即亦不计,亦何忍以数百年故宫,供数人中饱之资乎?”
吴佩孚的严斥,这才阻止了国会中那班蠢材欲行的妄为;从而,保护了紫禁城内三大殿免遭毁损,倒可算是吴佩孚对华夏民族的一个贡献了。
而就在北洋政府忙于法统重光之时,南方的孙中山却已兴师北伐了。
原来,孙中山驱走陈炯明后,即命北伐军回师进粤;然后,又令各军集结于素有广东北大门之称的韶关。
此时,张作霖已在直奉战争中败北,退守关外后正与直军对峙在山海关前;因此,孙中山更欲挥师北上以助张作霖一臂之力。于是,五月六日,稍作休整后的北伐军即在韶关誓师,再次举兵北伐了。
北伐军由韶关的南雄出发,兵分三路向江西进击;李烈钧的赣军与朱培德的滇军为中路,兵锋指向大余、南康;许崇智与刚接任粤军第一师师长的梁鸿楷为右翼,攻袭龙南、信丰;曾为大元帅府参军长黄大伟与大元帅府亲军总司令李福林为左翼,进取崇义、上犹。
为鼓舞士气,孙中山亲自坐镇南雄督师;同时,为弥补兵力不足,孙中山又任命曾经参与广州黄花岗起义的姚雨平为北伐大本营游击司令,令其在广州招募民军,以调往韶关协助北伐。
于是,北伐军军心大振,一路势如破竹,先后攻取了大余、崇义、南康、信丰、全南、龙南等地。黎元洪在北京复位时,北伐军的兵锋已进抵赣南重镇赣州了。
黎元洪复位后,觉得既然是法统重光了,也就想让原国务总理伍廷芳也复职,以完全回复到他下野前的状况,且也欲藉此缓和一下业已紧张的南北关系;更欲通过摆出这种平和姿态后,令孙中山放弃北伐。
但是,因此时伍廷芳在孙中山的广东护法政府中任外务总长而不可能北上任职;且孙中山的北伐已经起兵可谓是覆水难收,南北关系也因此没了调和的余地。因此,黎元洪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而仍然让已任代理国务总理的颜惠庆继续代署。
法统重光后,本来无棱无角的黎元洪这一次倒想象模象样的当一会大总统做一点事情了。黎洪元觉得,既谓法统,谋的是全国和平统一;欲达此目的,就先得消兵祸;为此,黎洪元提出了废督、裁兵。并分别致函曹锟、吴佩孚及各省督军,以求支持。
曹锟、吴佩孚各有自己的盘算,对于黎洪元的提议并不赞成,但又觉得不宜公开反对;因此,俩人都缄口无语不置可否。
倒是曾经竭力反对法统重光的浙江督军卢永祥,对于黎洪元提出的废督,率先响应了;六月十五日,卢永祥宣布废除自己的浙江督军之称,自行改任为浙江善后督办。其实,卢永祥此举无非是换了一个名称而已;因其兼是陆军第十师师长,军权仍在握,本质上与督军无甚差异;但无论怎么,卢永祥敢于自行废督之举,还是得到了世人的肯定。
只是,卢永祥在废督同时,又《声明》:“本人并非服从北京政府。”
接着,卢永祥还以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百年史话中华演义】最新更新章节〖第102章 徐世昌黯然离职 黎元洪法统重光〗地址https://wap.xbqg9.net/15/15240/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