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五 入侵酆都的小故事(3/5)

唤臣前来所为何事?”李世民哈哈大笑:“怎么?没事朕就不能宣你了?”魏征一看皇帝有没事找事的嫌疑,赶紧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注意自己的言行。其实吧!这李世民还真就是没事找事,他本意就是拖延些时间,找个借口让魏征多留一会儿。于是李世民就和魏征魏玄成摆开了龙门阵,什么江山社稷,什么定国安邦,他甚至问了魏征一个十分有技术含量的问题:“玄成爱卿,你说七世纪什么最贵?”魏征摇了摇头。李世民颔首而笑:“是人才!”魏征大悟。就这么东拉西扯连吹牛带扯淡的快到午时,李世民看魏征实在坐不住了,就命人取来棋枰。

魏征一看皇帝又要与自己对弈,不禁暗咽苦水,这皇帝棋艺不佳,棋品却差的可以,每每有关键棋招失误时都要想办法耍赖悔棋。魏征皱着眉头:“陛下,您可是金掌玉指,落棋有声,万万不可再有悔棋之举。”李世民点点头:“必须的,来,走一盘。”如果不悔棋,李世民绝不是魏征的对手,几个回合之后就开始举步维艰。李世民埋头苦思,半天不见走一步棋。这时魏征莫名其妙的哈欠连天,不知不觉竟然睡着了,唐王思索良久,等到拈子落枰的时候,才看到魏征伏在案前已经熟睡,唐王笑曰:“贤卿真是匡扶社稷之心劳,创立江山之力倦哪!”李世民疼惜爱臣,不忍将其唤醒,就这么等到午时三刻。

唐王心想,时辰已过,那泾河龙王应该逃过死劫了吧?他又看了看魏征,只见魏征额前汗珠密布,神情微有焦躁,唐王想恐是因天热,便亲自为魏征打扇,凉风徐来,魏征密汗顿收,睡得甚是沉稳。这基情四射的君臣关系不禁让我想到了刘欣,也就是汉哀帝。哀帝身边有位驸马都尉侍中名叫董贤。

这董贤生的眉清目秀,面若涂脂,很是好看,美貌甚至盖过了哀帝三千后宫,于是哀帝对董贤宠爱有佳,与其形影不离,甚至同床共枕。有一日午后,哀帝从眠中醒转,欲下床却发现衣袖被董贤压住无法起身,哀帝恐惊动董贤,于是用剪刀自断衣袖,此中情意实在是让世人惊叹,而这个故事,就是断袖之癖的来历。

这让我又想到了另外一对君臣:钮祜禄·和珅与爱新觉罗.弘历。大伙对和珅的第一印象是大贪,第二印象是刘罗锅、纪晓岚,第三印象是王刚,当然,这些印象皆是因为银幕上的戏说留下的。其实历史上的和珅不禁貌美如花,而且武艺过人,是满清少有的文武全才,更重要的一点和珅的样貌像极了马佳氏,

马佳氏可能大家不是很了解,她是雍正身边一个非常艳丽的妃子。弘历非常小的时候,有一日见马佳氏坐在镜前梳妆打扮,有意与其嬉闹,就伸手蒙上马佳氏的眼睛,马佳氏不明就里,就拿木梳往后挥打,正好碰到弘历的额头。弘历的额娘孝圣宪皇后见状大怒,跑去雍正跟前儿告状,说马佳氏调戏太子。

马佳氏遂被赐死。弘历自觉愧对于她,就用朱砂在其颈后点了一下,悲道:“我害尔矣,魂而有灵,俟二十年后,其复与吾相聚乎?”二十年后,和珅入宫,此时弘历已是大清国皇帝。乾隆帝初见和珅就觉得他眼熟,越看越发觉得和珅像马佳氏,更巧的是,和珅后颈上正好生着一枚红痣。

于是乾隆帝便认定和珅就是马佳氏的转世对其恩宠非凡,从打气死风灯的御前侍卫一步步赐封为一等忠襄公。和珅在他四十九岁那年被嘉庆赐白绫而死,死前作绝命诗一首:五十年前梦幻真,今朝撒手撇红尘。他时唯口安澜日,记取香魂是后身。那么和珅是一直以来都贪的吗?并不是的。起初他也想做个清廉的官。

怎奈官场水太深,和大人最终落个同流合污。好啦!这题跑的有点远,从唐跑到汉,从汉跑到清,让我们重回主题,再关注到李世民身上来。说着李世民给魏征扇扇子扇的正嗨,忽听外面有人大呼小叫,宣进来以后看到是秦琼等人,秦琼手中还提有一物。秦叔宝见到皇帝后将手中之物往地上一扔,李世民定睛观看地上之物,竟是一颗血淋淋的头颅,不是别个,正是那泾河老龙。李世民大惊,吓得赶紧问秦琼:“此物从何得来?”秦琼答道:“千步廊南,十字街头,云端里落下这颗龙头,微臣不敢不奏!”这时,魏征被殿内的喧闹声吵醒,赶紧步至唐王跟前俯伏在地:“臣罪该万死!适才微臣倍感倦困竟然睡着了,请陛下治微臣的欺君之罪。”李世民摆摆手:“爱卿日夜劳累,欺君之罪就免了,你且平身看这龙头作甚讲法?”魏征仍旧长跪不起:“陛下,此龙头乃微臣所斩。”李世民又是一惊:”爱卿你伏困案前,又怎会外出擒龙?““禀陛下,是微臣梦中所”,魏征顿了顿接着说道:“此龙犯下天条,当被臣于今日处斩,臣虽身在君前对局,却梦离陛下驾云提剑追斩此龙,谁知孽龙仓皇逃窜,一时竟追不上,臣正心中焦躁,幸有陛下为臣打扇,借那几扇凉风,臣撩衣进步追上孽龙,手执霜锋一举斩下龙头,那龙头就此滚落虚空。”唐王听罢长谈一口气,这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哪!

李世民心中不由喜悲参半,喜的是大唐有魏征这样的能者,安有不平之理;悲的是自己欠下了泾河龙王的命债,不仅没阻拦了魏征,反而因为几扇凉风给魏征的斩龙之举推波助澜了。唐王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逆天寻命】最新更新章节〖番外五 入侵酆都的小故事〗地址https://wap.xbqg9.net/14/1458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