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影帝?影后?(1/3)
其实叶梁记不太清陆涌具体的事。rn 电影的情节倒是记得很清楚,毕竟看了两遍。rn 但好像,电影情节和现实出入较大。rn 因为很久以前,当《我不是药神》成为国产院线电影口碑天花板,评分涨到8.5分的时候,叶梁曾经在评论区看到过这样一条评价:rn “这不就是汉化的《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吗?剧情完全没深度啊!”rn 彼时的叶梁还不知道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看了评论,下意识地觉得,那这电影的好评大概是营销出来的吧,坐等以后分数掉下来。rn 他自然也没急着去看。rn 直到后来,在好兄弟的介绍下,他下载了一款叫“默默”的软件,并且成功从上面约出来一个姑娘,名字很好听,叫“茜茜”。rn 第一次见面,对方带着他赶在《我不是药神》下映前,搭上了末班车,贡献了两张电影票。rn 故事是个好故事,就是因为身旁的女人,叶梁没法专心看电影。rn 这个叫“茜茜”的姑娘,在影院哭的稀里哗啦的,甚至可能是整个电影院,几十个人里,哭的最伤心的那个。rn 非常绅士的叶梁在一边递上纸巾,同时细心的安慰她。rn 当时他心里暗暗琢磨:“感情这么丰富的姑娘,人肯定不错”。rn 没想到姑娘一抬头,泪水冲花了脸上的妆,露出了白色粉底下的红疹,几乎布满了半个脸。rn 只看了一眼,叶梁浑身的鸡皮疙瘩就都起来了。rn 他问:“茜茜。你的脸,是过敏了吗?”rn 对方梨花带雨的点了点头,捂着脸说要去洗手间整理一下。rn 然后,叶梁在厕所门外等人的时候,无聊的上网搜了一下,什么情况下脸上会长大片的红疹。rn 他本意是想,看能不能找到原因,对症下药,博一下好感度。rn 万万没想到,半分钟后,一张名为“患者早期症状”的图片,让他浑身发抖。rn 刚才那个“茜茜”,脸上的疹子就和在网上搜到的照片里情况一模一样。rn 叶梁直接吓得转身就跑。rn 回去又在肥皂水了泡了整整一个下午,才勉强止住了对“艾”的恐惧。rn 而那个叫“茜茜”的姑娘,发现他跑了,也没有怪罪。rn 相反,她非常坦然的在“默默”上承认了她得病的事实。rn 并且感谢叶梁陪她看电影,说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表示以后都会记得他。rn 叶梁吓得赶紧删了她的好友,卸载了“默默”。rn 受这件事的影响,他对《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印象非常深刻。rn 所以后来在视频网站上看第二遍的时候,他专门去查了背后的故事。rn 甚至去看了所谓的原版《达拉斯买家俱乐部》。rn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rn 所谓“汉化版”,很难评价是不是。rn 因为电影说了是根据陆涌的真实事件改编的。rn 你没法解释,从2004年开始,到2013年末,一个卖了十年“假药”的故事,总不能是看了2013年才上映的《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影响吧?rn 陆涌就是陆涌,他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药神。rn 至于文导在拍电影的时候,为了强调戏剧冲突,加了一些东西,导致拍出来看上去像是在“致敬”《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倒更像是这个题材本身的问题。rn 假药贩子的故事,救赎与伟大,这样的题材,本来就有点类似。rn 陆涌本身的故事,就是完美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蓝本。rn 这也是叶梁选择用《药神》冲击戛纳的原因。rn 而且这时候的他,不用考虑“汉化版”的事,自己先拍出来,那自己就是原版。rn ……rn 当他将故事的蓝本摆在王晓帅面前的时候,这位已经46岁、拍了大半辈子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中年导演,马上意识到,这个故事会成为爆款。rn 所以这个电影,他要怕。rn 叶梁提出,这电影他亲自导,王晓帅马上说:rn “不,你太年轻了,这电影我来,导演写我们俩的名字。”rn “好,没问题。”rn 这本来就是他找王晓帅的目的,这种题材的电影,叶梁其实心里也没底,他甚至想过让张义谋来导,但是那样的话,老谋子的烙印就太重了。rn 叶梁可能除了钱,什么都得不到。rn 偏偏他注定不会缺钱。rn 自己闷头拍?叶梁很怕把这么好的剧本拍废了。rn 王晓帅是一个折中的答案。rn 他有实力,但没那么有名气,起码现在的名气,不会比叶梁大。rn 这就非常适合,适合和叶梁联合指导《药神》。rn 王晓帅是个急性子,他看完了叶梁写的故事梗概,立刻请叶梁把完整剧本写出来,说写完以后,他要联系几个圈里的编剧朋友好好改改。rn 对此,叶梁的回答是:rn “这不是个剧本,这是真实发生的事,程勇的原型陆涌,现在就在南方的某个纺织厂。”rn 王晓帅第二天就坐上了南下的飞机。rn 并且在一个半月后,带着调查的结果,回到了叶梁面前。rn “我们是拍伪纪录片,还是剧情片?”rn 这是他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在弄清楚了陆涌的故事后,他问叶梁。rn 在他看来,陆涌的故事,哪怕用纪录片的镜头语言、以传记片的形式记录下来,也是完整的、富有感染力、富有现实主义美感的故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最佳导演:从微电影开始】最新更新章节〖第140章 影帝?影后?〗地址https://wap.xbqg9.net/14/14535/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