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北地烽烟(2/3)
手外,其他各境的北方都已经出现了蒙古人的身影。>
就连在最东边的原大明地区,也出现了蒙古人奴兵。>
“陛下,总体来说,蒙古人的先头部队不足为虑,这些色目奴兵,装备简陋,身虚体弱,我军能以一当十。”>
李儒把各部呈上来的情报汇总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楚歌点点头:“蒙古南迁,山高路远,一路所费粮草无数,铁木真派这些人南下,怕是有意消耗人员减轻族中压力。”>
“陛下所言甚是。”>
“这些色目奴兵死不足惜,我大乾儿郎别说一个换十个,就算一个换一百个,朕都觉得可惜了。”>
“陛下体恤中军士卒,将士们自然感恩戴德,不过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大乾儿郎能保家卫国而死,死当其所。”>
“是啊,打仗哪里会不死人的。”>
楚歌看看座下的李存孝、典韦等人,觉得这些人在自己身边呆着也是浪费。>
一念及此,楚歌起身道:“你们随我狩猎草原,早日杀尽蒙古人,朕要早日结束这场战争。”>
“是,陛下。”>
一身令下,一众将领纷纷跑去整军。>
离开雁门之前,楚歌想了一下,又对李儒吩咐道:“文优,边疆线长,我们虽然在草原上扩建了无数棱堡,可总归不能完全防下蒙古人,你去告诉北地牧场主,让他们暂时收缩放牧范围,等朕把蒙古人赶远一点,再扩大放牧范围。”>
“是,陛下。”李儒点点头。>
“为弥补他们的损失,就由朝廷出面,按市价收购他们草场的牛羊马,待今后分割草原的时候,再给他们多分配一点草场。”>
“陛下仁慈。”>
——>
北地商会议事厅。>
袁绍见商会内人员到齐,开口道:“陛下有令,命北地牧场主收缩放牧范围,等朝廷打退蒙古人后再扩出去,若有人不听劝告,死于蒙古骑兵之手,勿怪朝廷没提醒。”>
“不听劝告?”堂下众人连连摆手,“我们怎么会不听劝告呢?朝廷的命令,我们一项遵守,更别说此次是陛下亲自下令了。”>
说完后,有人骂道:“可恶的蛮夷,早不来晚不来,等开春草长的时候来。”>
“是啊,今年的牛羊看来长不肥了。”>
“哎,损失大了。”>
听着下面议论纷纷,袁绍看向王允。>
王允会意,笑道:“诸位,陛下仁慈,我们非但没有损失,而且白得好处,朝廷说了,若我们愿意,可把全部牛羊马按市价卖给边军。”>
“陛下仁慈。”>
众人纷纷起身朝北方拱手。>
谢恩过后,王允继续道:“我与本初原本想要把草场里的牲口全部捐赠给边军,助他们一臂之力。”>
说到这里,王允故意停顿了下来,他仔细观察,看底下是否有人面露不满,和他不是同一条心。>
不过能在堂上安坐的人又岂是短视之辈,他们一听王允的话,就知道是什么意思。>
有人眼睛发亮,起身恭维道:“还是老大人想得周到啊,怪不得陛下对大人恩宠有加。”>
“哈哈。”>
王允虽然知道楚歌偶尔有提起他,完全是因为义女貂蝉的原因。>
可是,听见下边人这么恭维,他还是老怀大慰。>
笑过之后,王允叹息道:“可是不管我们怎么说,朝廷就是不要百姓捐助。”>
对于这样的结果,堂下众人都心有预料。>
大乾富有天下,朝廷不缺金银。>
这是公认的事情。>
陛下拒绝民间捐赠是正常的,反而收下他们这些人的讨好,倒显得不正常了。>
“陛下天威,相信很快就能打退蒙古人。”>
“是啊,等陛下灭了蒙古人后,我们的草场又能扩大了。”>
“哈哈,不错不错。”>
“也罢,大家忙活了许久,今年就当休假了,老夫这些年忙着北地之事,倒是没有时间领略山河风光,正好趁此次机会,到各处走走。”>
“老大人说的不错,不如大家一起去各地看看。”>
“好啊,我想去看看古籍当中说的大海,有人一起吗?”>
“我去我去。”>
“我想去西边的隋唐之地看看,可有人相伴。”>
“王兄,我正有此意,不如同去。”>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好好的聚会,变成了旅游攻略交流会。>
就如北地的商人,大乾民间对北方战事也毫不担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从黄巾小兵开始】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六十四章 北地烽烟〗地址https://wap.xbqg9.net/14/14526/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