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大乾见闻(2/3)

“小兄弟年纪不大,竟也识字,真是了不起。”

小向导歪着脑袋接过钱,想了想道:“几位客官来自隋地?”

“咦,你怎么知道的?”

“哈哈,我大乾早就普及了教育,连我这样的小孩子都认得字,你们竟然还在查字典,那说明你们新附我朝不久。”

说到这里,小向导一脸骄傲道:“要知道陛下每下一地,最是重视民间教育,前几个月,报纸上就说唐境已经被我朝拿下,几个月过去,寻常的常用字,想来你们也不用查字典了。

如今我大乾全据东方,只有西边的隋地和海外异国在征伐当中,

看相貌,听口音,就知道你们是中原人士,不是来自隋地,那来自哪里?”

一行人呆若木鸡,看身前的小向导不超过十岁,本以为是出来赚钱贴补家用的贫寒子弟,不想有这样的见识。

若大乾所有小孩子都这样,那简直不敢想象。

“小兄弟好生聪慧,长大后必定不凡,不知怎么称呼?”

商贾在隋地自然没有什么地位,所有一行人还处在旧观念当中,对有文化的人很是敬佩。

“我叫马良,是老师带我们出来历练的,老师说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而向导要察言观色,揣摩客人心理,最是能锻炼人。

好了,几位客人,你们快进去吧,江陵船坞公司隶属荆州庞家,做生意最是公道,你们有什么要求,跟船厂的负责人说就是了。”

“多谢小兄弟。”

“不客气。”

说完,马良蹦蹦跳跳地跑开了。

“古语有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路行来,大乾腹地的本土人并未歧视我等外乡人,民间百姓能指点江山,小小孩童能纵论天下,

果然不愧是赵大家所说的人间天堂,

这次回去,我一定要把家中小辈带来,让他们在这里好生学习,长大了有出息。”

听了这话,其他人也纷纷点头认同。

虽然他们对大乾的了解还很片面,可所见所闻,对比之前的生活,真可谓是天差地别。

“想要举家搬迁来此,那我等还需尽快赚取银两。”

“王兄说的对,我们还是尽快改好船,早点回去。”

江陵船坞公司所属的庞家,自然是庞统所在的家族了。

如今这天下,谁不知道庞家子有凤鸣之资。

小小年纪就是大乾科学院的副院长。

惠及天下的蒸汽机、火车头、铁甲舰、电灯等等,都有他出力之处。

庞统越出色,庞德公对家族中人的管教自然越严格。

他可不想家中的不孝子坏了家族名声,影响到庞统的前程。

所以,庞家的生意有口皆碑。

听到一行人说要把船上的固定四角帆改成能灵活摆动的三角帆。

船厂的负责人表示没有问题,甚至还说:“客人若想尽快掌握三角帆,不妨派些船员过来,公司里有专门培训的人。”

一众商人大喜,连连道谢。

三天后,带着希望,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一行人扬帆启航,逆流而上。

——

另一边,前往洛阳的火车上,其他几人在位置上东张西望,对什么都好奇。

火车,他们在成都就听人说过。

当时问路的时候,客栈的小二还推荐他们坐火车从成都出发,经汉中,过潼关,直达洛阳。

不过因为船队里有货物未出售,他们商量后,还是决定先去江陵,留下一部分人兜售货物,其他人一起搭车北上洛阳。

所以,这是他们第一次做火车。

“瓜子、糖果、矿泉水”

“卤蛋、凤爪、八宝粥。”

“来,前面的,腿收一下哈。”

耳边传来响亮的声音,坐在过道位置的几人,连把脚往上一抬。

这已经不是他们第一次抬脚了。

记得刚开始,他们盯着推车上的东西看,忘了抬脚还被人埋怨了几下,最后掏钱买了一些东西才掩饰了尴尬。

“娘亲,我要糖果。”

“孩子,饿了吗?八宝粥要不要?”

“爹,我想吃红烧方便面。”

“好,爹爹马上给你们买。”

这时正临近中午,第一次做火车的几人自然没有准备。

不过相比普通人,这些能跨国前来的商人还算有钱。

见其他人不是从行囊里拿出吃食,就是向乘务员购买,也就学着买了一点东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从黄巾小兵开始】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五十七章 大乾见闻〗地址https://wap.xbqg9.net/14/14526/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