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一章 唯一的法子(2/3)

军的身体着想。”

“本将军回固原之后一样可以休养!”曹文诏冷然说道,“许梁,你打算软禁我到什么时候?”

许梁顿了顿,正在想怎么回答他,忽见一名青衣侍卫急步走了进来,将一封密信呈上来,说道:“大人,京师急信。”

许梁挥挥手,将那青衣卫挥退,然后也不避讳曹文诏,就地拆了密信,展开看了看,神色变幻一阵。

“怎么,又有什么坏消息?”曹文诏冷笑道。

许梁看了他一眼,干脆将密信扔给曹文诏,“你这么想知道,不妨自己看看。”

曹文诏接过信件。也丝毫不客气,当着许梁的面便读了起来,看完密信之后,曹文诏仰天哈哈大笑:“怎么样。许大人?皇上要从南京调兵进西北平乱,你的阴谋诡计又没能得逞,现在是不是特别失落?特别难过?”

许梁看着曹文诏,摇头失笑道:“曹将军,你用不着激我!哼哼。崇祯皇帝想调用南京的兵,你当南京那些官员都是吃素的?等着吧,南京那些官员会让崇祯皇帝碰一鼻子灰的。”

曹文诏不相信地说道:“崇祯乃当真皇上,南京的人即便再大胆,也不敢违抗圣旨吧?”

许梁背起双手,怡然自得地走几步,然后语气幽幽地说道:“曹将军,圣旨虽然至高无上,但即便是崇祯皇帝把圣旨下了,南京的官员也有的是理由拖延。哼哼。真正等到南京出兵,也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何况,还有本官在这边算计着呢。”

经过这几年的观察,许梁对大明朝的格局也大体看明白了些,南京六部虽然都是些失势或流放的官员,但由于境遇相同的原因,南京六部其实远比北京六部的官员要团结。上百年下来,南京其实已经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利益团体,北京朝庭对南京的掌握力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大。

许梁决定给南京的守备军找点事情做。于是写了封信给远在江西的通天下物流的大掌柜葛乔,让他依计行事,替南京的官员寻找拒绝出兵的理由。

崇祯皇帝给远在南京的魏国公徐弘基去信询问调兵事宜,魏国公不愧是大明朝的忠臣。回信的时间远比预想中的要早几天。

魏国公在回信里,向崇祯皇帝解释了一下南京兵备的意义所在:镇守南方,防备倭患!信里魏国公倒也没有直接回答崇祯是否能够调南京的守备军,而是说南方这几年太平盛世,南京守备军时候准备着云云。

崇祯皇帝很高兴,当即把内阁几位阁老叫进养心殿。商议从南京调兵的事情。

眼看着这一桩大事就要决定下来,然而随即从南京兵部紧急呈报上来的军情再次让崇祯皇帝迟疑了下来。

南京兵部尚书急报:几天前在福建沿海发现几支倭寇,两座县城被倭寇袭击,城防军队死伤近千人。同时,锦衣卫南京千户所呈报,赣南的客家人再次出现不稳的迹象,在龙南,定南等地,出现大股山贼袭扰县城的情况。

南京兵部已紧急调动兵马赴福建沿海和赣南,以稳定局面!

崇祯皇帝皱起了眉头,与三位几阁大臣再次商议,终于清醒的认识到,相比于西北的乱局而言,南京的稳定更加重要。西北乱了,受难的还只是西北一片地方,但南方要是乱了,那朝庭八成以上的税收将泡汤,朝庭的经济将一落千丈。

崇祯皇帝正在为南方的事情烦心的时候,山西巡抚又紧跟着凑了一脚!就当崇祯皇帝下令南京兵部全力防范倭寇和赣南,锦衣卫密切侦查南方的时候,山西巡抚上奏朝庭:西北民军首领李都司率五万大军越过陕西边境,进犯山西,接连攻克三座县城,山西告急,请求朝庭速派援兵!

养心殿内,崇祯皇帝看着内阁大臣和兵部尚书挨个传阅着山西巡抚的奏折,然后无奈地长叹一声:“屋破偏逢连夜雨,漏船又遇打头风,坏事一桩接着一桩哪!诸位受卿,民军进犯山西,各位以为如何应对为好?”

几位朝中大臣相互看看,谁也没有出头回话的意思。崇祯皱着眉头,目光落到周延儒身上,没办法,谁让周延儒是朝庭首辅呢。

周首辅眉头都拧到了一块,苦着脸色出列拱手道:“陛下,老臣以为,山西的危机,其实是陕西乱局的延续,只要处理好了陕西的事情,朝庭才有可能腾出力量,解决山西的事情。”顿了顿,周延儒拱手说道:“如今事实证明,南京的守备兵力也不能动用,解决西北乱局的办法,唯有三边总督洪承畴奏折中提到的法子了。”

崇祯皱起眉头,看向其他人,沉声问道:“你们呢?”

其他大臣都默不作声,低头站立。

崇祯不由感到一阵深深的挫败感!他明白周延儒的意思,但他真的很不想采用洪承畴的法子,遂了许梁的心意。

崇祯是什么?是九五至尊,真命天子,大明朝的主宰!大明朝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事情都应当由崇祯作主才对。然而陕西的事情,却让崇祯尝到了被逼迫的耻辱感!

一个年纪轻轻的臣子,竟然逼迫皇帝!

崇祯心里堵得慌,期盼地看着周延儒,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明末强梁】最新更新章节〖第六百四十一章 唯一的法子〗地址https://wap.xbqg9.net/13/13017/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