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五章 谋划【上】(2/3)
王承恩笑道:“陛下有所不知,那个黄道周乃是天启二年的进士,曾经担任过翰林院修撰一职,老奴对此人的了解,也是凑巧了,有一回老奴去翰林院,恰好听得翰林院的几位大人闲卿时谈起此人。”
崇祯皇帝道:“看来这黄道周倒也是个有些名气的人物。”
王承恩便轻笑道:“黄道周此人在天启二年中进士的时候,年纪便有三十八岁了。”
崇祯皇帝听了,眼中难掩失望之色,暗自道:这么晚中进士,看来也算不上是杰出的人才。
不料王承恩似乎看出了崇祯皇帝的失望,紧接着说道:“陛下兴许会觉得黄道周此人资质平平。其实不然。据传黄道周此人,自幼聪颖好学,五岁就学于铜山崇文书院;十一岁即善文章;十四岁游学广东博罗,获誉“闽海才子”;十八岁居铜山海中塔屿耕读攻《易》;二十岁开始致力讲学著作,三十七岁才第一次参加秋闱考试,头年中举。第二年便中了进士!在翰林院任修撰期间甚得先帝天启陛下赏识,经常奉诏入宫奏对侍读。”
崇祯皇帝这才真正露出震惊之色,良久,忽又疑惑地问道:“既然黄道周此人如此良才,为何至今流落在地方?”
王承恩轻叹一声,解释道:“老奴不说陛下也能想到,先帝在位期间,魏公公当权,黄道周为人正直。为魏公公不喜,寻个由头一把发配到陕西镇原小县任县丞去了。”
崇祯听了,怒骂道:“魏忠贤此人,祸乱朝纲,当真该杀!”
过了一会,许梁便奉诏进了养心殿,磕头行礼之后,崇祯便问起许梁中华总商会的用意。
许梁便向崇祯皇帝解释起来。其实自从北京城郊外出现第一家仿冒西山煤矿的蜂窝煤厂家开始。许梁便有意让中华总商会搭上崇祯皇帝的路子,好名正言顺地打击假冒伪劣。
没办法。京城附近,皇亲国戚,重臣勋贵太多,谁能料到兴许哪一家假冒厂子背后站着的就是当朝国舅或者开国功勋呢?如果放在平凉府境内,许梁说灭也就灭了,然而京城必竟不同。没有正当的理由,强大的靠山,以一个民间的中华总商会的名头,便去打击其他商家,极有可能招惹到惹不起的主。
许梁的想法。便是要借着崇祯皇帝的名头,把崇祯皇帝拉下水,大方地给崇祯皇帝一些中华总商会的股份,把中华总商会包装成皇家商会,这样一来,行事便名正言顺了。
许梁如此这般地向崇祯皇帝一解释,崇祯听到每年能够从中华总商会分红到两三万两银子,不禁大为心动。如今正是急需要用钱的时候,蚊子腿那也是肉。
于是,崇祯皇帝颇为意动地问许梁道:“许爱卿,关于你说的那个什么权?”
“专利权。”许梁郑重说道。
“对,专利权。”崇祯皇帝点头道:“你是说只要朕给中华总商会下道密旨,授予中华总商会具有保护专利的权力,那朕便能拥有商会一成的股份?每年还能从中分取红利?”
许梁道:“正是。陛下拥有了中华总商会股份,那中华总商会便升级为皇家商会,这对商会以后的发展也是极为有利的。商会发展了,陛下的红利自然也就水涨船高。”
崇祯皇帝点点头,沉吟一会,抚掌道:“这生意做得。”说着,朝王承恩示意道:“承恩,拟旨。”
当下,由崇祯皇帝口述,王承恩提笔书写,圣旨很快就拟好了。崇祯皇帝看过之后,用上印,便由王承恩呈交给许梁。
许梁拿到圣旨在手,高呼万岁。起身时一脸喜色。
崇祯皇帝端详着许梁,忽惊奇地问道:“朕瞧着许爱卿的模样,只怕与那中华总商会关系匪浅吧?”
许梁心中暗惊,表面上却极为惊愕,长揖到地,恭维道:“皇上圣明。臣的那点小心思,还是瞒不过皇上。”说着,许梁一脸的难为情,扭怩着说道:“其实,臣的夫人,也经营着梁记商号的生意,算是中华总商会的骨干成员。”
崇祯皇帝恍然,指着许梁笑骂道:“原来许爱卿也是有钱人家。”
许梁便讪笑不已。
目送着许梁双手捧着圣旨小心地告退出去,崇祯皇帝便朝王承恩勾了勾手指头。
王承恩凑上前来,问道:“陛下?”
崇祯皇帝目光幽幽地看向养心殿门口,语调冰冷地道:“给锦衣卫的骆都督说一声,叫他仔细查一查那中华总商会的底。哦,还有,许爱卿的梁记,也给朕仔细查一查。”
王承恩神色凛然,拱手应下。
许梁出了皇宫,先去了礼部拜会了礼部尚书李腾芳,然后拐进了吏部,踱进了吏部尚书王永光的书房。
王尚书正为佥都御史的人选烦心着,左都御史曹于汴前脚刚走,许梁后脚便赶到了。
招呼着许梁随意地坐了,王尚书便愤愤然说道:“内阁曹阁老刚走,许梁你就来了。”
许梁略为诧异,问道:“曹阁老并不分管吏部事务,他来尚书大人这里做什么?”
王尚书冷笑道:“还能做什么!催着本官尽快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明末强梁】最新更新章节〖第五百五十五章 谋划【上】〗地址https://wap.xbqg9.net/13/13017/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