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四章 我方优势(2/3)

和内阁大学士改变主意,谈何容易?”

“也不尽然。”王启年道:“王尚书和徐阁老坚持,那是因为他们还没清醒的认识到他们的对手的实力。朝庭上下谁不知道,都察院是内阁曹阁老的大本营,而曹阁老与首辅周延儒,内阁大臣温体仁向来又走得极近,三人同气连枝,曹阁老要保住他的都察院。周首辅和温阁老必然鼎力相助。以下官想来,主公只需要让王尚书和徐阁老认识到他们的对手是三位阁老。想必劝说他们改变主意便不是很难。”

许梁听得大喜,看向王启年的眼神满是赞赏。抚掌笑道:“启年果然是心思敏锐之人!你这么一分析,我现在都有些信心了。”

王启年谦虚地笑着恭维道:“主公谬赞了,下官只会纸上谈兵,具体成不成,还得靠主公来决断。”

正在轻揉着许梁肩膀的冯素琴嘴巴一撇,嗔道:“行了,你们两个别你捧我我捧你了,王大人接着说吧,我听着也有趣。”

王启年朝冯素琴拱手施了一礼。接着说道:“其实,主公,我们还忘记了一个很重要的人。”

“谁?”

“武英殿大学士孙承宗。”王启年掷地有声地道。

“孙阁老?”许梁皱眉说道:“可是孙阁老并不在京里,他远在辽东……”

王启年打断道:“主公你也说了,孙阁老在辽东。辽东并不是什么天涯海角,快马的话三四天便回京了。孙阁老眼下虽不再代理兵部事务,但他依旧是内阁大臣之一,在佥都御史的人选问题上,孙阁老还是有发言权的。主公答应支援辽东十万两白银。想必请孙阁老帮点小忙,孙阁老应当不会推辞的。”

许梁哈哈笑道:“不错。一个月前,我与孙承宗在京城募兵的事情上,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更是缔结了长久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点小忙,他要是不帮。那就太不够意思了。”

许梁答应给孙阁老的十万两银子,如今付出去的才只有一半。尚有五万两要在接下来的三年里付清,在这层意思上说。许梁确实与孙阁老缔结了长久的合作关系。

王启年和冯素琴听了,皆莞尔一笑。

“如此一来,能够争取过来支持黄道周的人便有内阁两位大学士,吏部,礼部两位尚书,黄道周上位的可能性还是蛮大的。只是……”王启年犹豫着,看向许梁,无奈地摊手道:“尽管有了这些人的支持,但佥都御史乃是四品高官,最终还得让皇帝陛下恩准的。黄道周此人陛下连面都没见过,有没有听说过都尚不明确,要让陛下同意黄道周担任佥都御史一职,下官却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听天由命了。”

许梁听了,也不禁感叹。近水楼台先得月,这话是极有道理的。倘若黄道周不是在偏远的陕西平凉为官,而是就在京城某部当个五品主事之类的官员,名字能够时不时地出现在崇祯皇帝所看的奏折里,那么,他上位的可能性是极大的。

如今嘛……崇祯连黄道周长什么样都不知道!

许梁和王启年面面相觑,都有些无可奈何,屋子里一时安静下来。

“相公,王大人,”这时,冯素琴停止给许梁揉肩,看看两人,轻声说道:“听你们说话的意思,无非是担心当今皇帝看不上黄道周呗?”

许梁和王启年听了,都惊奇地看着冯素琴,许梁问道:“素琴,难道你有办法?”

冯素琴掰弄着纤纤玉指,道:“陛下之所以很可能否决了黄道周,无非是对黄大人没有印象。那么咱们就设法,让陛下对黄道周加深印象不就得了。”

许梁听了,不禁摇头苦笑:“素琴说得轻巧,佥都御史的人选尘埃落定也就是这几天的事情,而陛下对黄道周的印象,岂是一朝一夕就能加深的?即便是临时抱佛脚,也无济于事哪。”

王启年听了,也跟着点头,显然是同意许梁的观点。

不料,冯素琴听了,却不以为意,俏巧地看了许梁一眼,幽幽然说道:“世事无绝对。陛下对黄道周的印象如何,关键还得在于那个在陛下面前提起黄道周的人。如果是相公你,或者王启年你跑到陛下面前去评价黄道周如何如何的好,那崇祯皇帝多半会听过就忘,一点效果都没有。不过,如果换一个在陛下面前说,那效果就不一样了,比如说,是天子帝师徐阁老在陛下面前提起黄道周的好呢?”

许梁和王启年听得一愣,随即明白过来,看着冯素琴,激动的地道:“素琴说得不错。谁向陛下提起黄道周,怎么提起他才能效果最好,这些细节咱们都得商量好了。”

于是,许梁把王启年和冯素琴都拉到桌旁坐下,三人便开始冥思苦想,如何向崇祯皇帝提起黄道周才是最好的。

商量了近两个时辰,许梁才拿定了主意。第二天顶着黑眼圈前去上早朝,见到吏部尚书王永光,便凑上前去,道:“尚书大人,今日朝会,请暂不要提及佥都御史补缺的事情,散朝之后,下官另有要事相商。”许梁的声音很小,但却确保吏部尚书王永光恰好能够听得清。

王尚书诧意地看着许梁。许梁便朝他眨了眨眼睛,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明末强梁】最新更新章节〖第五百五十四章 我方优势〗地址https://wap.xbqg9.net/13/13017/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