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82章 成都府教授(1/2)

宋行目扫四周,见群臣对自己都颇存不服之色,有心显摆自己,遂道:“王大人,早闻你的诗词文章冠绝天下,宋某不才,初春赴京时见大雪纷纷,曾得词一首,还请王大人及诸位大人点评一番!”

赵祯早就听说宋行会填词,而且大气磅磗,此刻明为向王珪讨教,暗地里却有挑战之意,宋行是自己钦点的状元,如今被众臣贬低,于他面上也无光彩,此刻见宋行挑战,正合心意,当即道:“听闻你的诗词大气豪迈,吟来听听!”

宋行深深地吸口气,朗声吟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腊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随着宋行抑扬顿锉的声音,整个朝堂静寂得怕人,哪怕是掉颗针都能听到清脆的声响,当宋行吟到“分外妖绕”时,声音嘎然而止……

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每个人都在屏声静气地等待着宋行的下半阙,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生怕喘得重了,打乱宋行的思绪。

如此足足过得三柱香的功夫,赵祯实在忍不住了,探身问道:“宋爱卿,你的上半阙应景已是如此大气磅磗,而下半阙当是应人,却是如何地惊天地泣鬼神,不妨吟出来吧,你看他们都等不及了!”

宋行目光一扫四周,见刚才还在那儿耻高气扬的群臣此刻早被震得里焦外嫩,个个呆若木鸡,站在那儿就像杵着根木棍似的,心里也暗自好笑,“要我吟下半阙,你当老子傻呀?”

虽说这大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传统,但这词的下半阙宋行还真不敢念,真吟出来那就逆天之作,一句秦皇汉武倒也没啥,唐宗宋祖那就是大不敬之罪了。

至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此刻别说成吉思汗,连成吉思汗的爷爷都没出世呢!

如果说前面的还不能定他的死罪,那这首词的最后一句,“俱往矣,数**人物,还看今朝”,那就是实打实的反诗了。

在宋朝写反诗有啥后果,看看宋江就知道了。

“启禀皇上,实上相瞒,这后面……没有了!”宋行深深地吸口气,一本正经地回道。

“没……没有了?”赵祯显得特别的失望,“这……这怎么会没有了呢?”

宋行整整神色,接道:“回皇上,宋行才疏学浅,这下阙还真是作不出来了,臣想在场的诸位大人,莫不是文学大家,不如让他们接续如何?”

“你的提议很好,王大人,你们刚才不是对宋行颇有微词吗?这首词的下半阙,不如你来填吧?”赵祯将目光收回复,盯着王珪缓缓地道。

王珪只觉双腿发软,冷汗直冒,颤声道:“回皇上,这首词……这首词臣纵算能填,也填不出那种气势来,就不必……不必献丑了!”

一边说着,还一边用衣袖不断地擦试着汗水。

“不敢填呀?”赵祯的神色显得有点得意,目光在群臣面上缓缓地扫过,沉声道,“王大人不敢填,却不知诸位爱卿可有自告奋勇者?”

连问三遍,结果不言而喻!

对这个结果早在宋行的意料之中,帝王之词亦只有帝王才能填出。

眼前这些人附弄风月尚可,说到填这帝王这词,那差的可不是一点半点!

“宋爱卿这首词既然没人接续,那朕点他为状元也就实至名归,此事以后就不必再论了!”赵祯的话算是一锤定音,对之前的争论算是做个了结。

说到这儿,微微一顿,目注宋行接道,“宋爱卿,朕知道你在钓鱼山时仅用三个月,便让钓鱼山的娃读上书,那你说说,要让普通老百姓的娃都读上书需要多少时间?”

“三十年!”这一次宋行没敢嘻皮笑脸,整个大宋朝有多大,他虽然没有走过,但历史地理还是学过的,三十年,刚好是改革开放的时间。

“三十年?”赵祯的脸上闪过一丝失望的神色,自嘲地道,“三十年,恐怕朕连骨头都不剩了,三十年太长,朕是等不及了!”

从三皇五帝到现在上下四千年没能实现人人有书读,从秦始皇统一六合开始算,上下一千年,仍没能实现人人有书读,从太祖皇帝黄袍加身也有百年,同样做不到人人有书读。

三十年的时间,要将文盲率从百分之九九十降低到百分之一,在人类历史上那是极其短暂的时间了,赵祯不傻,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了。

他叹息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他的年纪大了,等不及了,等不及的意思,那就是不会着手去做了。

宋行在心里也只是叹息一声,并没有去争取什么,熟知历史的他自然知道,此时的宋仁宗,也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自己的梦想是绝不能跟他捆绑在一起的。

大言炎炎,井蛙窥天!

对宋行的宏伟目标没有人当真,三十年就能做到人人有书读,那不是现实,那是神话,而且还是那种经不起考究的没来由的神话。

有了刚才的教训,这次没人出言反驳他,更没人出言讥讽他,连皇上都不相信的神话自然用不着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辣宋】最新更新章节〖第0082章 成都府教授〗地址https://wap.xbqg9.net/12/1297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