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3 轰炸敌营(4/5)
37年成立的“察南自治政府”“晋北自治政府”,还有在北平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从1938年在南京成立的“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再到1940年春汪精卫在南京成立的伪国民政府,在这些伪政府的“治理”下, 伪军的数量急剧增加。
1938年时,伪军在中国的数量约为78000人,随著1940年汪精卫叛离国民政府建立新的政府后,在华伪军数量急剧上升至145000人,并在1942—1943年期间国民政府推行“曲线救国”口号,许可国民革命军指挥官在面对战局不利的情况下,“可为保存实力,暂时投降”的指令后,伪军数量开始爆炸性增长。根据中国共*党在抗战结束后的统计,在华伪军中62%左右是原国民革命军部队。其中除了部分伪军驻扎在城市负责占领区治安维护外,绝大部分的伪军被调往华北地区共*党的抗*根据地进行“扫荡”,其中还有不少伪军参与了在华北地区对平民的大屠杀活动。
皇协军,顾名思义就是*本皇军的协同作战军,伪军的一种,是侵华*军对自己扶植的中国人军队的称呼,也是其自称。名义上归汪伪国民政府节制,但真正的调动权却完全掌握在*军手中。皇协军分为三种,一种是被俘虏的抗*军人;一种是出来混饭吃的农民百姓;一种是真心真意为*军效劳的汉奸。
皇协军编制基本上跟*军编制差不多,也是按照师团、旅团、联队、大队、中队、小队、班这样的顺序。 从1938年开始,伪国民政府逐渐整编了40个师团和15个**混成旅团。他们的师团是按照*军的丁种师团规模来建设的,下辖3个步兵联队,特殊兵种只有大队或者中队,且装备也不如*军正规的丁种师团,全师团人数约为11000人,与此同时,又设立了**混成旅团,下辖两个步兵联队,整个旅团约6000人左右,伪国民政府的师团由皇协军第1师团至第40师团,**混成旅团由皇协军**混成第1旅团至**混成第15旅团,全部兵力有53万人,他们在整个*占区(是指中国派遣军管辖的范围内)内划分了五大战区,分别是:
第一战区,主要活动范围是在江苏、上海、浙江一带,主要的部队番号是:皇协军第1师团至皇协军第8师团,皇协军**混成第1旅团、皇协军**混成第2旅团、皇协军**混成第3旅团,总兵力共计106000人。
第二战区,主要活动范围是在安徽、江西、湖南、湖北一带,主要的部队番号是:皇协军第9师团至皇协军第16师团,皇协军**混成第4旅团、皇协军**混成第5旅团、皇协军**混成第6旅团,总兵力共计106000人。
第三战区,主要活动范围是在山东、河南一带。主要的部队番号是:皇协军第17师团至皇协军第24师团,皇协军**混成第7旅团、皇协军**混成第8旅团、皇协军**混成第9旅团,总兵力共计106000人,
第四战区,主要活动范围是在河北、山西、绥远一带。主要的部队番号是:皇协军第25师团至皇协军第32师团,皇协军**混成第10旅团、皇协军**混成第11旅团、皇协军**混成第12旅团,总兵力共计106000人。这支部队后来也称华北治安军,人数也激增,因此俗称的皇协军,通常指的就是这支部队。
第五战区,主要活动范围是在华南一带。主要的部队番号是:皇协军第33师团至皇协军第40师团,皇协军**混成第13旅团、皇协军**混成第14旅团、皇协军**混成第15旅团,总兵力共计106000人。
虽然汪伪国民政府的皇协军编制只有上述总计约53万人,但在1945年*本投降时,中国各地的皇协军实际达到100多万,这主要是战争后期大量的军阀部队投降*军所致。
中国最早的伪军是1931年10月1日投敌的洮南镇守使张海鹏及其所部 *本遂采取以华制华的方针,命张海鹏所部3个团向黑龙江省会齐齐哈尔进犯。
在抗*战争时期,*本占领区内的反抗活动此起彼伏,为镇压地方反抗而牵制了大量的作战用正规军。为解决前线作战兵力不足的现象,希望利用当地现有的兵员维持统治,招募当地人民来负责占领区治安。根据*本占领区的傀儡政权的管辖范围,设立如“南京国民革命军”、“华北治安军”等,各傀儡政权没有相互干预伪军活动的权利,但*本军官有权随时调遣任意地区的伪军。
1938年时,伪军在中国的数量约为78000人,随著1940年汪精卫叛离国民政府建立新的政府后,在华伪军数量急剧上升至145000人,并在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推行“曲线救国”口号,许可国民革命军指挥官在面对战局不利的情况下,“可为保存实力,暂时投降”的指令后,伪军数量开始爆炸性增长。根据中国共*党在抗战结束后的统计,在华伪军中62%左右是原国民革命军部队。其中除了部分伪军驻扎在城市负责占领区治安维护外,绝大部分的伪军被调往华北地区共*党的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其中还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是特种兵之英雄本色】最新更新章节〖883 轰炸敌营〗地址https://wap.xbqg9.net/12/12533/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