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是如何被抹黑的 上(5/6)
变发生后,孙承宗派遣副总兵周文郁赴皮岛谈判。谈判的结果是朝廷妥协,刘兴治领皮岛兵事。之后,刘兴治又在一次战斗中小挫清军。但是几个月后,刘兴治再起叛乱,这一次的目的却是为了降清,此次叛乱中,刚被调回皮岛的刘兴基坚决反对,结果被刘兴治绑了起来毒打。刘兴治第二次皮岛叛乱的结果是,被旅顺派出的明军厘平。
通过以上简单叙述的历史,可以知道,刘氏兄弟虽然曾经做过汉奸,但是归明以后,至少刘兴柞和刘兴基是始终忠于明室的。而刘兴治在第二次叛乱前,也还没有投敌的想法。袁崇焕生前,重用的正是刘兴柞和刘兴基,前者为皮岛协领,后者被袁崇焕带在宁远随军。刘氏兄弟其余几位包括刘兴治在内,在袁崇焕掌辽之时,根本没有被赋予什么“要职”。而左派大佬却罔故事实,将刘氏七兄弟都称为汉奸,并把孙承宗任内的刘兴治得势叛乱也栽赃到袁崇焕头上,实质依旧是利用一般人不清楚这段事迹,肆意篡改历史抹黑袁崇焕。
14)“广宁大战”之时后金是先打毛文龙,后打广宁,当时毛文龙已经被迫撤往朝鲜,后金才放手攻打广宁的。“宁远大战”时毛文龙袭击后金后方迫使后金仓促撤退,刚才已经论证过了。“宁锦大战”后金仍然是先打毛帅,当毛帅退居皮岛以后才转攻宁锦,而毛帅依然从皮岛上杀到辽阳策应,这是袁大人以奏折方式证明的。
另外,那七封信里袁大人重用的汉奸说得很明白:“毛总兵官在彼欲降之心,半真半假……以我观之,汗心犹豫而狐疑,又谓毛总兵官放恣,初无定心,后被牵累,事不易结等语。遂以毛总兵官蓄意叛逆,即密告袁都司杀之。我以告叛有功,升为副将职。”
=====================
清太祖实录:“十一月十八日,命二王领兵五千,渡镇江,入朝鲜地,欲剿毛文龙兵。至镇江,连夜入朝鲜境,杀刘游击、兵一千五百,文龙仅以身免,乃还。……壬戌天命七年正月,……十八日,帝率诸王臣征取广宁”。的确,广宁大战前二个月,后金是先把毛文龙揍了一顿。不过不是你说的“毛文龙已经被迫撤往朝鲜”,而根本是后金杀到朝鲜去揍的毛文龙——后金出兵前,毛文龙根本就没进入后金边境以内。但是,朝廷在东江开镇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毛文龙用游击战的方式牵制敌后。敌进我退、敌退我进,这就是毛文龙的本职工作。两个月前挨了一顿揍,两个月后的广宁大战就无所作为,毛文龙算不算失职?
至于宁远大战,我在这里也就不重复了。你非要抛开所有的史书,凭空下结论是因为毛文龙派了几个人在沈阳放炮就让后金仓促撤退(此事真假都不一定),那么先论证出后金信使24小时怎么跑了800里再说。
而关于毛文龙在宁锦大战里的“贡献”,你的证据纯属篡改史料而来的伪证,我在第12问已经分析的很清楚了。
最后是你引的《毛文龙来书》,这一段的与事实相违背的地方,我也早就指出过了。我所奇怪的是,很多我曾经有理有据考证史书拆穿过的东西,你却始终还要到处贩卖献宝,除了欺负普通人对史料掌握缺乏外,我想不出第二种解释。
“毛总兵官在彼欲降之心,半真半假……以我观之,汗心犹豫而狐疑,又谓毛总兵官放恣,初无定心,后被牵累,事不易结等语。遂以毛总兵官蓄意叛逆,即密告袁都司杀之。我以告叛有功,升为副将职。”这段话记录在《满文老档》的《毛文龙来书》的第七篇里面。原话的意思大致是,毛文龙想要投降后金的态度半真半假(即毛文龙在明清之间首鼠两端),写书人因此干脆向袁崇焕告发了毛文龙“蓄意叛逆”,使袁崇焕杀毛,并以此作为自己采信袁崇焕的晋升之路。根据现代普遍的分析,《毛文龙来书》的第七篇后半部分这些文字,实际原本是另一人所写,只是被满清归档时误归到《毛文龙来书》中。根据“我以告叛有功,升为副将职”,判断这段话的人最大可能的身份是刘兴柞。但是在左派大佬截取出来的这段文字之后,还有因为“三弟在宁远,四弟在山东”,所以不能马上降清的言语。刘兴柞的三弟就是刘兴基。因此,就算把刘兴柞的阵前战死解释成玩苦肉计玩过头,刘兴基却无可置疑是忠于明室的。所以,将整段文字一起分析的话,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1、写信人有较大可能是刘兴柞;2、这封信的内容是为了取信皇太极做间谍而说的诈语。
事实上,袁崇焕杀毛时列的十二条大罪,已经足够论毛文龙的死罪了,其中单单毛文龙说过“牧马登州取南京如反掌”一条,就足以证明毛大将军死的一点都不冤。
15)连地图都不会看,只知道,实在可怜。
老哈河如何穿越长城你自己去查地图吧,它是怎么连上滦河的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
拿个行政地图,把行政区域线和河流走线混在了一起,自己看错了就大胆胡写,也真是无知者无畏。
《中国大百科全书》(普及本)1999年版:“辽河,中国北方地区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随波逐流之神龙传奇】最新更新章节〖英雄是如何被抹黑的 上〗地址https://wap.xbqg9.net/12/1233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