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9 太美了(4/4)
情在其中。李白的热血、诗情与西部这条雄伟的骨架和脉络相合,他是中华大地之子,也是西域天山之子。
吴承恩和林则徐吐鲁番称火洲,坎儿井灌葡萄,岑参的诗里虽然写了火焰山,但让它名闻遐迩的却是吴承恩的《西游记》,“八百里火焰,周围寸草不生”“若过得山,就是铜脑壳、铁身躯也得化成汁哩!”这里是我国最炎热的区域,夏季气温高达摄氏四十七度,据说山顶气温可达摄氏八十度。
吐鲁番素称“火洲”“风库”,气候极其干燥,年降雨量仅为16毫米,而蒸发量达3000毫米。但是在这块神奇的土地却有“苍藤蔓架覆檐前,满缀明珠络索园”的生命奇迹。奥秘之一,就是在吐鲁番盆地上分布着四通八达,犹如人体血脉似的坎儿井群和潜流网络。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它将天山上的雪水,引到了一片片绿洲,延续着不息的生命。
林则徐被发配新疆“军前效力”时是1843年,1845年年底被道光皇帝释回内地,虽然时间不长,却在新疆留下许多佳话。1844年12月,林则徐从惠远城出发,在乌鲁木齐过了‘春’节,又经过吐鲁番到焉耆,过阿克苏,穿越沙漠到莎车,于1845年5月4日到达新疆最南端的和田。在和田河畔的荒原上勘察完垦务后折向喀什,回到吐鲁番,于1845年11月到哈密,历时一年,行程万里,足迹遍及新疆的北部、南部和东部。在林则徐到新疆办水利之前,坎儿井限于吐鲁番,为数30余处,推广到伊拉里克等地又增开60余处,共达百余处。
另一次新疆兴建坎儿井的高‘潮’是光绪九年建新疆行省,号召军民大兴水利。在吐鲁番修建坎儿井近200处,在鄯善、库车、哈密等处都新建不少坎儿井,并进一步扩展到天山北的奇台、阜康、巴里坤和昆仑山北麓皮山等地。“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河滩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庄……”这首诞生在新中国时期的歌曲,唱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在新中国建设发展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更是在茫茫戈壁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让人惊叹的神话。
.小.说.网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重生之绝代风流武神】最新更新章节〖469 太美了〗地址https://wap.xbqg9.net/11/11813/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