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5 大吃一惊(2/4)
帷、幡、绣佛、围帐及布陈天‘花’藻井,层层哈达,琳琅满目。整个建筑庄严大方,雄伟壮观。
小金瓦寺又名为护法神殿。初建于明朝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寺中回廊陈设野牛、羊、熊、猴等标本。据说,这些走兽标本象征一切恶魔鬼怪已被神征服。殿的左边有一匹白马标本,相传是三世达来喇嘛从西藏拉萨到青海塔尔寺骑的。三世达来喇嘛朝拜塔尔寺之后,要去‘蒙’古传经说道,这匹白马怎么也不肯走,于是便留下来,不久,马不食而死。后人把它当神马,和家神陈列供奉。
大经堂是土木结构的藏式平顶建筑,是塔尔寺建筑中规模最大的。其建筑面积近2千平方米,是拥有168根大柱的大型经堂,初建于明朝万历三十四年,即公元1606年。它是寺院喇嘛集中诵经的地方,堂内设有佛团垫,可供千余喇嘛集体打座诵经。内部陈设非常考究,饰有黄、红、绿、蓝、白五‘色’的幡、帏和各式天‘花’藻井,满堂林立;还有珍贵的大型堆绣挂佛、刺绣佛;梁檐上绘有藏式风格的图案‘花’纹,彩画细腻生动。殿内大柱都由龙凤彩云的藏毯包裹,整个经堂五彩缤纷,富丽堂皇。在1千多平方米的屋面上,按照宗教法制和西藏传统艺术、装有铜制镏金的金鹿轮、各式金幢、宝瓶、宝塔、宝伞和倒钟等,把一个单调的草泥平顶打扮得绚丽多彩。远眺平顶,金碧辉煌,给人以威严之感。
小‘花’寺又名长寿佛殿,是为七世达速喇嘛念长寿经而建的,故名长寿佛殿。它已形成一个小型院落。正面为硫璃砖墙突出的小‘门’,玲珑别致。院内种有菩提树,树叶茂盛,浓荫蔽日,清洁优雅。殿内塑有释迦牟尼等佛像三十多座。木刻浮雕,层层重叠,佛龛背景,雕木绘金。手工雕饰‘精’湛细致,是塔尔寺木刻艺术的结晶所在。其外形为二层代檐廊重檐歇山顶、屋顶四角翘起,斗拱‘精’巧明快,犹如一幅优美的木雕画图。
九间殿又称文殊菩萨殿,为汉式硬山顶建筑,面阔九间,进深三间,面积592平方米。初建于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扩建。廊柱为藏式朱‘色’八楞柱。整座大殿以三间为一单元,由北向南分别为狮子吼佛殿、文殊殿和宗喀巴殿。‘花’寺又称祈寿殿,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系一独立的小庭院,殿为两层重檐歇山顶建筑。柱头梁枋都饰以飞禽、走兽、‘花’卉、文纹,院墙饰琉璃砖雕。殿内供奉释迦牟尼、十六罗汉和四大金刚等塑像。
大拉‘浪’由经堂、华‘门’、牌坊3座殿堂组成,为汉藏合璧式建筑,是塔尔寺总法台的居住处,达来、班藏曾驻跸于此。居巴扎仓(密宗学院)系藏式平顶建筑。曼巴扎仓、丁科扎仓属汉藏结合建筑。宝塔数十座,其中并列于寺前的8座如意宝塔,方座,瓶形塔身,尖顶,根据释迦牟尼一生重要经历和传说建成。 最后终于有了塔尔寺。
塔尔寺塔尔寺是宗喀巴大师罗桑扎巴(1357-1419)的诞生地。宗喀巴大师早年学经于夏琼寺,16岁去西藏深造,改革西藏佛教,创立格鲁派(黄教),成为一代宗师。传说他诞生以后,从剪脐带滴血的地方长出一株白旃檀树,树上十万片叶子,每片上自燃显现出一尊狮子吼佛像(释迦牟尼身像的一种),“衮本”(十万身像)的名称即源于此。
塔尔寺自建立之日起,慢慢完善了一套自己的寺院宗教组织,寺院政治组织和寺院经济来源,文化生活等的体系化。其中最能体现塔尔寺各类组织完善的要算寺院庙会了。庙会既是僧侣的学经的好机会,又是他们娱乐的时间。
宗喀巴去西藏六年后,其母香萨阿切盼儿心切,让人捎去一束白发和一封信,要宗喀巴回家一晤。宗喀巴接信后,为学佛教而决意不返,给母亲和姐姐各捎去自画像和狮子吼佛像1幅,并写信说:“若能在我出生的地点用十万狮子吼佛像和菩提树(指宗喀巴出生处的那株白旃檀树)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就如与我见面一样”。第二年,即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香萨阿切在信徒们的支持下建塔,取名“莲聚塔”。此后180年中,此塔虽多次改建维修,但一直未形成寺院。
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掸师仁钦宗哲坚赞于塔侧倡建静房1座修禅。17年后的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复于塔之南侧建造弥勒殿。至此,塔尔寺初具规模。
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第三世达来喇嘛索南嘉措第二次来青海,翌年‘春’,由当地申中昂索从措卡请至塔尔寺。三世达来向仁钦宗哲坚赞及当地申中、西纳、祁家、龙本、米纳等藏族部落昂索指示扩建塔尔寺,赐赠供奉佛像,并进行各种建寺仪式。从此,塔尔寺发展很快,先后建成达来行宫、三世达来灵塔殿、九间殿、依怙殿、释迦殿等。经四世达来指示,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正月,正式建立显宗学院,讲经开法,标志着塔尔寺成为格鲁派的正规寺院。
从清康熙以来,朝廷向塔尔寺多次赐赠,有匾额、法器、佛像、经卷、佛塔等。该寺的阿嘉、赛赤、拉科、‘色’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重生之绝代风流武神】最新更新章节〖465 大吃一惊〗地址https://wap.xbqg9.net/11/11813/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