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8 舍利子迷踪【4】(4/5)
等珍贵经文典集;表明历史上**地*政府与中央政府关系的明清两代皇帝封赐达喇嘛的金册、金印、玉印以及大量的金银品、瓷器、珐琅、玉器、锦缎品及工艺品,这些文物绚丽多彩、题材丰富。
金印、金册:历史上清朝中央政府对历世达喇嘛都有册封,并分赐金印、金册。公元1652年,清朝政府册封5世达喇嘛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 天下释都普通瓦赤怛喇达喇嘛之印],印文为满、汉、藏、蒙四种文字。
敕封十一世达喇嘛的金册:清道光皇帝赐给十一世达喇嘛的金册,长2。3厘米,宽9。9厘米,厚0。2厘米,可以翻阅,中间用满、汉、藏、蒙四种文字刻[敕封十一世达喇嘛的金册]。
贝叶经:目前**只有少数几个寺院有少量的贝叶经,这是布达拉宫一部分。威德金刚雕塑:铜质鎏金的八瓣莲花大威德金刚雕塑。
大藏经:这本用金汁书写的[大藏经],其中的[大般若经]是18世纪清乾隆皇帝赐给七世达喇嘛的,首页有四大天王等彩绘图案。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藏族的祖先吐蕃人,很早就在青藏高原过着游牧和农耕生活。
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建立了奴隶制政权。松赞干布开拓了疆土,设置了政治军事的统治机构,制定了法律,统一度量衡,创造了藏文,为藏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公元640年,松赞干布派遣使者前往长安,要求与唐联姻。次年唐太宗将文成公主下嫁,经过2年多的长途跋涉,643年文成公主才抵藏,吐蕃为她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大量医药,生产技术,佛教方面的书,还有谷物、蔬菜的种子及精美的手工艺品。她向吐蕃推行历法,和侍女一起把汉族的纺织、刺绣技术传给当地妇女。唐朝还给吐蕃送去水磨、蚕种,派去各类工匠,改变了吐蕃落后的生产方式。文成公主受到了吐蕃人民的无比爱戴。公元650年,松赞干布去世,此后文成公主一直住在公藏。680年,文成公主去世,吐蕃为公主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将其与松赞干布合葬于琼结的藏王墓中。
五世达喇嘛罗桑嘉措,是**历史上一位功勋卓著、业绩辉煌的人物。五世达喇嘛时期,是公藏封建农奴制社会的发展繁荣时期。公元1652年,他赴京觐见顺治皇帝,被册封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 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恒喇达喇嘛”,并赐满汉蒙藏四体合壁的金册和金印,达喇嘛这一活佛转世系统的地位,从此因受到清朝中央正式册封和大力扶持而得以确立和隆升;他还是才华横溢、著述颇丰的学者,佛学精深、备受推崇的大德。五世达喇嘛晚年专心著作。1682年圆寂。了解这些历史,奉之以最高的灵塔、最大的殿堂,就不难理解了。
布达拉宫主体建筑的东西两侧分别向下延伸,与高大的宫墙相接。宫墙高6米,底宽4。4米,顶宽2。8米,用夯土砌筑,外包砖石。墙的东、南、西侧各有一座三层的门楼,在东南和西北角还各有一座角楼。宫墙所包围的范围全都属于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宫墙内的山前部分叫作“雪城”,分布着原**政府噶厦的办事机构,如法院、印经院和藏军司令部等。此外还有作坊、马厩、供水处、仓库、监狱等宫廷辅助设施也都设在这里。
宫墙内的山后部分称做“林卡”,主要是一组以龙王潭为中心的园林建筑,是布达拉宫的后花园。五世达来重建布达拉宫时在此取土,形成深潭。后来六世达来在湖心建造了三层八角形的琉璃亭,内供龙王像,故此称为龙王潭。
红山的右侧有一座药王山,山上有17世纪建造的一座藏医学院。宫前公路南侧有一块“达扎路恭纪功碑”,是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为表彰其大将达扎路恭于唐广德元年(763年)率兵攻掠长安而建立的。在宫墙周边,近年来新建了不少商业设施,与布达拉宫庄严肃穆的气氛形成强烈的反差。
白宫的周围是五世达来时期仿早期宫堡形式重建的厦经却、结布却、宇经却、丹玛却等坚固森严的圆堡建筑。
在1994年布达拉宫维修竣工之际,布达拉宫管理办邀请了前来**的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教授向虎雏和刘国辉,对布达拉宫进行一次精确的测量。其中,向虎雏教授曾参加过我国南极长城站的测量工作。
这次对布达拉宫的测量采用的是gps全球卫星定位技术。这一技术是目前世界上广泛采用的最省时、省力、精度最高的测量技术。对布达拉宫进行实地测量时,测量人员选择的最高点是五世达来灵塔的金顶,最低点在布达拉宫红山脚下的国家永久性水平测量点。测量结果表明,布达拉宫的海拔高度实际为米,其确切的相对高度为115。703米。 两位专家解释说,这次测量出来的布达拉宫新高度与传统的117米有一定的差距,并不是因为地壳的变动使布达拉宫降低了,主要是以前的测量不够准确。
藏历9月22日(公历11月6日)是**的“降神节”,传说在这一天之前刷的最干净的房间,在这
粉刷墙体一天会有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重生之绝代风流武神】最新更新章节〖428 舍利子迷踪【4】〗地址https://wap.xbqg9.net/11/11813/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