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亲事(1/2)
“公子,州牧大人让您过去书房一趟。更多精彩请访问”刘管事向刚刚回来的刘璋禀告道,同时有些奇怪的看着刘璋身后的张任四人。
“啊,刘管事,这是贾龙将军从军中为我挑选的护卫。”刘璋向刘管事道:“今后他们就住在我哪里,麻烦你为他们安排一下。”
管事恭敬回道。
“那好,刘管事,你先带他们去熟悉一下吧。我这就去父亲那里。”
完,刘璋便将张任四人交与了刘管事,随后向州牧府的里面走去。
刘璋走了一会,便径直来到了州牧府的书房,一进书房,刘璋便看刘焉和刘瑁跪坐在里面。
“璋儿见过父亲,兄长。”刘璋向刘焉和刘瑁行了一礼。
“啊,璋儿,你来了,坐吧。”刘焉示意刘璋坐下。
待刘璋坐了下来,刘焉对刘瑁,刘璋二人道:“你们可知我找你们过来所为何事么?”
“孩儿不知。”刘璋和刘瑁同样回道。
刘焉有些不悦的道,“我来益州已经有几个月了,可是整个益州的世家大族竟然仍未举孝廉于我,可见他们并不愿意归附于我,对于这件事,你们怎么看?”
刘璋知道,汉代的官都是举孝廉出身。举孝廉,孝廉,即孝子廉吏。举孝察廉原为察举二科,汉武帝时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即举孝举廉各一人。后来,孝廉则往往连称而混同为一科。孝廉一科,属于清流之目,为官吏进身的正途,汉武帝以后,迄于东汉,不少名公巨卿都是孝廉出身,对汉代政治影响很大。
现在益州大族不愿意被举孝廉,明他们并不愿在刘焉手下为官,亦或是在观望,待价而沽,也就是现在刘焉缺少一大批官员,短期来并无大害,可是若长期来,轻则导致无官可用,重则导致益州不稳。
历史上,蜀国就因为重用荆襄世族而不重用益州大族导致了后期的人才乏力,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的状况。
刘璋刚想话,却被刘瑁抢了先。
刘瑁率先道:“父亲,巴蜀之地,难沐教化,既然世家大族不愿为官,孩儿认为,父亲乃是汉室宗亲,只要父亲招贤榜一下,定有贤才来投,父亲可将其委以重任,以作千金买骨。”
“此法甚好!”刘焉点了点头道:“璋儿,你有什么看法?”
刘璋忽的不知道该什么好,如若劝刘焉主动和蜀中大族妥协,令蜀人治蜀,以刘焉汉室宗亲的尊贵地位一定不会采纳,可如若刘璋赞同刘瑁,那刘焉和蜀地世家间的关系将更加恶化。
刘璋想了想后,马上定了主意,对刘焉行了一礼,道:“父亲,兄长所固然有礼,但孩儿认为,这样必将深化父亲与蜀人之间的间隙。”
还没等刘璋完,刘瑁的眉头便紧紧皱起来,打断刘璋大声道:“放肆,父亲为天子牧守益州,你怎么能让父亲和区区蜀地世家妥协,以父亲汉室宗亲的身份,难道却比不上蜀地的世家豪强么,你好大的胆子。”
这是刘璋见刘瑁第一次发怒,以前刘瑁对刘璋虽然话不多,但还算是和睦,没想到今日却因为政见不同而翻了脸。
刘焉对刘瑁伸出右手摆了摆,也不训斥他,只是示意他不要再了。
“璋儿,你真是这么认为的么?”刘焉绷着脸向刘璋严声问道。
“父亲,请听我把话完。”刘璋见刘焉并不训斥刘瑁,便知道了刘焉十分不赞成和蜀地世家妥协,接着道:“父亲可先向蜀中各大世家中发帖,让他们选出优良子弟入仕,这可以看成是父亲和世家们的最后通牒,到时必将有少部分世家会倒向父亲,父亲可以将他们委以要职,用他们制衡不愿归附的蜀人。同时,父亲可依兄长之策发布求贤令,将寒门子弟委以要职去制衡已经归附的蜀人。到时,愿意归附父亲的世家和不愿归附父亲的世家定会明朗,同时也可丰满父亲的羽翼,令益州稳定。”
刘焉刚开始听刘璋的看法是脸上紧绷,面无表情,随后脸上慢慢变得平缓,到最后整张脸变得波浪不惊起来,对刘璋的看法,即不表显出欣赏,也不表示反对。
正在这时,门外传来了一名家仆的声音:“老爷,吴懿在门外求见。”
“知道了,你让他进来吧!”刘焉对门外的仆从喊了一声后,对刘璋二人严肃道:“你们去忙吧,多看些经史,不要耽误了学业。”
璋,刘瑁分别恭声行了一礼,缓缓退了出来。
“璋弟,你如此拉拢川蜀世家,到底意欲何为?”刘瑁出来后十分不善的对刘璋道。
刘璋知道,现在他和刘瑁已经不是政见不同了,在书房内刘瑁和自己可以是政见不同,书房外,刘瑁依旧死咬自己不放,这就不是政见不同,而是继承人之间的相争了。
想必,在自己没有来到这里之前,刘璋一定是从来没有反驳过刘瑁,要不然,今日刘瑁也不会因为被自己反驳而大怒。
“兄长,你我皆是客居此地,何必又要与蜀人为难呢?”刘璋以退为进,并不与刘瑁争斗。
“哼!你迟早会栽在蜀人上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三国之我是刘璋】最新更新章节〖第8章 亲事〗地址https://wap.xbqg9.net/10/109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