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信得过谁(1/2)
宫官员时时刻刻念叨的是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天子天下。≯ >网>
而朱~身体力行教导的却是无武不能成事,只有驾驭了武官,方才不惧于任何对皇权的挑战,方才能够震慑那些居心叵测图谋不轨的人。
因此,面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导方式,朱瞻基这肩膀上的压力自然是非同小可。况且,父亲这东宫储君的位子虽说早在永乐二年就已经确定,这么多年来即使不说危若累卵,却也得时时刻刻提防来自汉王赵王乃至于皇帝的威胁。于是,神经老是绷得太紧的他便爱上了蟋蟀,最初是为了在那蟋蟀争斗中一舒心头郁闷,后来就一不可收拾。
然而,今天气渐凉,蟋蟀渐渐都不喜活动,因此这桩解乏的勾当自然也没法实行,整天闷在东宫面对那些丁是丁卯卯的官员,他也实在没那个致,索常常去西苑散心。这天他带了几个太监刚刚从端本宫出了东华门,后头就传来了个叫唤声,回头一看便现那是御马监少监海寿,后头还跟着几个锦衣卫,武双全,颇有皇上昔日之风,再加上司礼监6公公也在旁边撺掇了几句,所以皇上已经决定到时候带您一块北征,而且已经人去知会内阁的几位大人,您可个备。(全部更新:\.〕”
这都是有处可查的实话,因此海寿丝毫不怕朱瞻基会认为自己挑拨离间。笑呵呵地行了礼,他便回身招招手,带着人匆匆走了。而朱瞻基听到这个消息却是大出意料,他分明记得,就在之前去乾清宫请安的时候,朱棣还吩咐过让他在京师生辅佐朱高炽,怎么一下子就变成了这样?还有那个张,那个6丰,他们究竟是安的什么心?
他究竟能信得过谁?
看到朱瞻基掉转马头,黄润立刻知趣地上前问道:“殿下,可是回端本宫?”
“回去换一身衣服,我要出宫走走!”
虽说心头大讶,黄润不敢违逆,当下就喝令一应随从簇拥着朱瞻基回了端本宫西边的皇太孙宫。换了身便服,朱瞻基点了黄润随行,又挑了几个锦衣卫便从东华门出了宫。他前脚刚走,后脚立刻有人去端敬殿禀报。(更多新章节请到.〕相比大皱眉头的朱高炽,太子张氏却只吩咐不许传扬就把来人打走了,转过头却命人去打听乾清宫那儿有什么讯息。
自从三大殿灾百官谏迁都事之后,朝廷再次下旨迁江左良家闾右于京师。因此,原本那些空空荡荡的里坊街道中66续续搬来了许多人家,就是大街小巷的行人也比往日多了许多。朱瞻基平日出宫时多都是跟着朱棣,这一回又没有什么定目的,只一味闲逛,因此常常偏要往人多地地方挤。这就苦了随行的众人,面要护卫这位主儿的安全,一面还要留心四周的人。黄润出了身臭汗,心里叫苦连天,一个劲地担心回去之后会
责罚。
逛着逛着,一行人便来到了西长街上的大庆寿寺。虽说不是什么烧香拜佛的好日子,大街上沿墙根仍是停了溜车马轿子,进进出出的香客络绎不绝。(全格式电子书下载〕虽说平日对于烧香拜佛之类的勾当|不以为然,一想到刚刚的消息,他又有些犹豫,有心进去求一张平安符送给父亲朱高炽。就这么一怔的功夫,他就听到身后传来一个声。
“大公子?”
这个少见的称呼让朱瞻基愣了愣,转头看见是张越,他顿时恍然大悟,遂笑道:“我还以为是谁,却原来是你。如今是兵部最忙的时候么,你怎么跑出来偷懒?”
“大公子说笑了,赵尚书如今雷厉风行,上上下下谁敢偷懒。这会儿正午休,我趁机去军器局走了趟回来,也省得下午忙没工夫去。我这会儿连午都没吃,哪里敢偷懒?”
张越这话乃是半真半假,虽说他刚刚办完公务不错,也是得了锦衣卫的讯息,这才在半道上和朱瞻基撞了个正着。他扫了眼那人头攒动的大庆寿寺,因笑道,“这大庆寿寺如今香火旺盛得很,我家那小子的寄名符就是供在这里,除此之外,看这进出人流如织的模样,也不知道这里一日间能卖出多少平安符。(手机浏览〕”
“人家好的方外之地,被你一个卖字便损得俗可耐。”
朱瞻基没好气笑骂一句,求平符的心思也就淡了|多,毕竟原就是一时起意。由于张越说起这会儿尚未吃饭,他顿时也觉得有些饥肠辘辘,遂把脸一板道:“这外头的地方你熟,找个干净又静的去处请我吃一顿饭。我这随从一共十多号人,你一并请了。”
堂堂皇太孙既然张口说要吃请,张越自然不会拒绝。看了看这西长安街,他便笑道:“前门大街虽说有不少酒楼饭庄,但五军都督府和六部衙门多半都是把那儿当成了饭堂,免不了喧闹。若是再走远些,大伙儿恐怕就要饿坏了。这庆寿寺的平安符固然有名,更有名的却是这儿后头整治的精致素斋,干脆到那儿尝尝何?”
朱瞻基除了御膳房的温火膳其他的都无所谓,能够有份跟着朱瞻基的随从早就摆脱了大鱼大肉那种小康阶段,张越这提议自然人人说好。于是,一群人便转到了后的沁芳斋。因氏和王夫人都是笃信佛教的人,乃是庆寿寺的大金主之一,因此尽管这大中午素斋生意极好,仍然腾出了两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朱门风流】最新更新章节〖第四百六十章 信得过谁〗地址https://wap.xbqg9.net/10/10848/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