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流浪篇(3/3)
座卖与陈抟的字据。
除以上这个传说外,还有一个赵太祖千里送京娘的传说。此事首见于明人冯梦龙所编的《三言》之中。传说暂不辨其真伪,但接下来赵匡胤流浪的路线的确从西行改成了南下。也许他南下正是为了送他那窈窕婉约的义妹赵京娘吧。
南下后,赵匡胤的第一站来到随州。随州节度使董宗本对他还算不错,但其子董遵诲不知为何,对赵匡胤百般蔑视,百般刁难。想宋太祖也是一代豪杰,岂能受得这腌臜气?于是他不得不离开随州来到复州,投奔他父亲昔日的部下同僚,现复州节度使王彦超。王彦超大方的请赵匡胤吃了一顿饭,最后端上来一个菜碟,里面盛的并不是菜,而是十两银子。看着王彦超的阴笑,赵匡胤明白了。他没有拿那10两银子,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复州。
流浪时期的赵匡胤留下了他日后唯一流传下来的一首半诗: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咏日》);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咏月》)。从诗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位未来的宋太祖重整河山,再造日月的盖世豪气。然而眼下自己该如何踏出这第一步呢?传说他在一位襄阳老僧的指点下终于开始了自己的腾飞之路。这位老僧留给赵匡胤16个字的偈语‘遇郭乃安,历周始显。两日重光,囊木应谶’,并指点他不应南下而应北上,并赠给大量金银与一头毛驴。然而和尚庙里怎会有驴?秃驴本就是对僧人的蔑称。只有道士会骑驴,何曾见过和尚骑驴?所以我认为给了赵匡胤这一人生起步重要一推的人应该是个道士,而且极有可能便是陈抟!
赵匡胤北上来到宋州归德府,尘仆仆的他进了一座高辛庙想占卜一下自己的命运。于是从小校到砛辖,一级一级往上一直到节度使,卦象始终显示不吉。几乎泄气的赵匡胤随手再用力一掷,大声道“我能当天子吗”最后却吃惊的发现:大吉!
乾祐元年(948)3月,刘知远在做了1年皇帝后已经驾崩,他将苏逢吉、史弘肇、杨邠、郭威4人作为托孤重臣留给自己儿子汉隐帝刘承祐。而同时,凤翔节度使王景崇、永兴节度使赵思绾、河中节度使李守贞三镇一起叛乱。枢密使郭威在邺都招兵买马,准备平叛。而赵匡胤在此时也正好北上到了邺都,看见郭字军旗迎招展,陈抟的第一句‘遇郭乃安’在赵匡胤脑中回荡。于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幕出现了:两个开国皇帝,在他们都还不是皇帝的时候见面了,宋太祖的人生也从此腾飞……
;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从陈桥到崖山】最新更新章节〖太祖流浪篇〗地址https://wap.xbqg9.net/10/108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