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吹响自立的号角 287(1/3)
刘佳睁开眼后看了看闹钟,从窗帘里射进的一缕阳光,使他轻易能看到现在的钟点
“该起床喽。▲∴▲∴▲∴▲∴”
他一边这么想着,一边翻身下了床。
年轻的白脸壮汉一下床,便开始挥动着四肢,打了一连串动作稍显呆滞的组合拳。等他拿起自己的篮球,在指尖上转了几下,然后正下意识想拍球的时候,他忽然想起刚才看到的钟点。
“一大早在家里拍球?别吵着邻居啦。”
这是他现在正经想到的事情。
轻轻地放下手里的篮球以后,他又做了些“所有明人起床后都要做的事情”。
搞好刷牙洗脸等琐事后,他在内裤外套了条沙滩裤,然后就这么穿着背心短裤,拿着钥匙便出了门。
今天早上似乎没多少要急着办的事情,所以他准备先到自家店里找点吃的。
他记得自己昨晚临离开医院以前,特意给关留下了好多水果,所以今天早上不急着弄早餐送过去。他觉得水果既有营养又易消化,用来当早餐或宵夜都很不错。
“反正有好多水果在那里,那子肯定饿不着啦。”
刘佳这么想着,脚下已经走到了自家饭店的门前。
他老爸刘满福跟往常一样,依然坐在自家店门前的早点蒸笼旁边。老刘现在正一边翻看着今天的早报,一边“守株待兔”般地等着,看还会不会有客人上门买早点。
现在这个钟点,早就过了“出门上班”的最佳钟点。这会儿还会来买早点的人,肯定不是急着上班的人。如果不是总有些人,如“老刘的儿子”,或是某些白天不上班的街坊,这会儿“刘记”的“早市”早就结束啦。
刘佳一出自家楼梯口,就看到了自己老爸的身影。
他向老刘喊了一声“爸”,老刘则放下报纸一角,抬眼看了看自己儿子。两父子这就算是互相道过早安了。
刘佳没等自己老爸动手,他走到早点蒸笼旁边,便伸手去掀蒸笼。他估摸着自己老爸可能有特意留早点,而那些特意留下的早点所在的位置,他已经清楚得很啦。
老刘见自己儿子过来翻蒸笼,忽然没头没脑地冒出这么一声:
“还差点。”
刘佳“啊?”了一声,同时只用了一只手,就将好几个大蒸笼一下端了起来。
这倒跟他那“天生神力”没关系,这几个大蒸笼里头都是空的,重量与外形完全不成正比。
老刘不用看也知道儿子想干什么:
“你要找叉烧包是吧?再下两格啦。”
刘佳“喔”地应了一声,将先前那几个大蒸笼放回原处,右手往下移了两格蒸笼,然后又用力将大蒸笼给端了起来。
原本只散发出淡淡蒸气的蒸笼,在这次被掀开以后,蒸气的浓度顿时提高了许多。而在这一格蒸笼里头,正蒸着好多热气腾腾的新鲜叉烧包。
刘佳边用空着的左手往外端包子,嘴里一边跟自己老爸着:
“早上没吃这个,就好象没吃过早餐一样啊。”
他这可不是在奉承自己老爸,他从到大有个多年没变习惯,就是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每天早餐都要吃自己老爸亲手做的叉烧包。他自四岁起,除了之前那几年因为住校,所以才暂时中断了“早餐一定要吃叉烧包”的习惯。
“叉烧包”是海州最常见的早点之一,如果刘佳只是想吃这种包点,即便是在中专住校的时候,学校的食堂里也照样有供应这种早点。可他觉得学校食堂的厨艺水准太差,“叉烧包”里的肥肉分量实在太多,所以他只在食堂吃过一次“叉烧包”。
老刘特意给自己儿子留的“叉烧包”,里边的肉馅大多是瘦叉烧肉,馅里几乎没有半点肥肉。刘佳从就不忌荤油,却一向不太喜欢吃纯粹的肥肉,要吃也是吃些连筋或带皮的肥肉。当职业厨师的老爸要特意关照儿子,自然会考虑到这些细节。
海州土著大多对“吃”颇为讲究,海州这里的包点花样繁多,比大多“新海州人”想象中的还要多得多。海州这里有一种几乎是纯肥肉馅的蒸包,方言里称为“生肉包”。而“新海州人”则习惯把“生肉包”喊成“水晶包”。
刘佳从就不喜欢吃“生肉包”,而他所住校的那所中专里,食堂的大师傅却把“叉烧包”弄成了“生肉包”一样。
在刘佳看来,如果光是这样倒也算了。毕竟海州常见的“叉烧包”肉馅本就是肥多瘦少,即便是全是肥肉馅,了不起就是招牌写错了,把“水晶包”写成了“叉烧包”。可那食堂的“新海州人”大师傅又不懂装懂,为了模仿出叉烧的味道,还特意往肥肉里加了酱油和糖。
刘佳只吃了一回学校食堂卖的“叉烧包”,便觉得自己上了当。往后他不但自己不在食堂买“叉烧包”吃,还不时在学校里宣传,食堂的“叉烧包”纯粹就是“胡闹”。
为此,他那中专的食堂厨子差点就与刘佳打了起来。后来人家厨子发现这子似乎不是什么好惹的人,才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此罢了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风流妙厨】最新更新章节〖第372章 吹响自立的号角 287〗地址https://wap.xbqg9.net/10/10805/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