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 俄国海军部的争执(1/2)

“帝国海军的已经陈旧不堪了。面对装备精良的北洋舰队,我们的海军的战舰,历史上一连造了5艘的博罗季诺级战列舰就是太子级的山寨货,而太子是法国人造的!

听着是不是有点像后世某国的行为?其实啊,这也没啥,所有大国在开始的时候都是山寨别的国家的产品起家的,当年2战时强如美帝。不还是找来英帝的喷气发动机和磁控管为基础搞自己的发动机和雷达吗?这没什么,只要自己能消化吸收就可以。

虽然尼古拉二世同意了向美国和法国进口战舰的计划,但是同意进口,并不代表立即就有,别的不说,单纯一个舰船设计就让本已混乱不堪的俄国海军部爆发了“内战”。而“内战”的核心就是战列舰到底是堆砌大量的二级主炮呢,还是学习北洋的宁海级战列舰安装更多的12寸炮!

其中一派曾经参加过华俄海战的海军军官认为,学习对手的思路然后加以模仿,虽然很丢人,也肯定会比对方慢半步(废话。你只跟着人家走。还能比人家快?)。但是绝对是最有效最可靠的办法。面对战列舰的防护,即使是11寸40l火炮也略显不足。更别说那堆8寸烧火棍了。

而二级主炮派立即反唇相讥,他们拿出战争结束后的调查报告作为依据,指出即使是12寸主炮也很难在远距离破防。中等厚度的装甲带在远距离完全可以抵御12寸40l阿姆斯特朗重炮的攻击。而在双方靠近后。大量的中口径火炮的速射才是最终导致战舰损毁的原因。俄国的战列舰并不是因为弹药库被击穿而被摧毁,而是因为重弹太多连打带烧才导致的沉没。所以队二级主炮才是王道!

但是很快重炮派又指出,在先进的火控系统的指挥下,北洋舰队倾向于在远距离先重创俄国舰队后,再进入中近程收拾残局,俄国人不是败在了火力投射量上,而是因为在远距离上火力密度不足。在远处就被打残了,这才是失败的根本原因。同时重炮派同样拿出华俄海战的调研报告指出即使没法击穿主装,12寸重弹打到装甲板上依然会造成装甲板的崩裂。甚至会撕掉整块装甲进而导致严重的进水。

看似重炮派已经占得上风,但是随即,不等重炮派坐下喝口茶,二级主炮教众们就展开了反击,他们理直气壮的说道。双方远距离火力差距的根本原因在于火控和投射量,火控不用说了,这点大家都明白,至于投射量,并不一定非要增加重炮来提高投射量。10寸级别的火炮在远距离上依然有不错的散步,而且投射量更大,更重要的是,既然远距离主炮了?”就这一句话,让对方感到异常尴尬!

这艘战舰确实是以衣阿华号战列舰为基础研究的,为了提高航海性,延续了衣阿华级的长艏楼布局,首尾是两座双联装12寸45l主炮,在船体舯部四角布置了4座双联装10寸45l二级主炮。主装甲厚度为10寸,而且高度达到了3.5米。上装甲厚度为6寸。炮塔正面厚度达12寸,二级主炮装甲达到8寸。拥有的首尾装甲。

而在副炮的选取上,俄国人放弃了使用很久的6寸炮,一方面是因为整艘战舰吨位已经有些大了。另一方面则是6寸炮有些高不成低不就,打护卫舰吧,射速有些慢,120炮就可以了,打大船吧又没啥用而且射程还近。在动力方面,依然使用立式往复式蒸汽机,理论输出功率2万1千马力,航速达到19节以上,整艘战舰的吨位达到了1万5千吨左右

支持者认为这艘战舰的战力已经可以压制北洋的宁海级战列舰,而且在最容易实现的,不过就是原有的衣阿华级战列舰的扩大版而已,不过因为换装了新式的炮塔和主炮,装甲带进一步优化,所以其战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不是原版可以比拟的。更何况,当年的衣阿华就可以和宁海号的同型舰西班牙级战列舰打打,现在经过一番大概后的新式战舰应该没有问题才对。作为可以未来用于对抗宁海级的战舰,这样的设计无疑是俄国目前可以接受的性价比最高而且最易实现的。

而反对者此时提出了自己的反对意见,首先第一点就是存在火力浪费的问题,一共8门10寸45l主炮,只能在一侧发挥半数火力,另一侧的主炮只能用来打酱油,这绝对是对资源的浪费,是对海军的部的犯罪!的,几句话,就让这个技术问题上升到政治高度了!另一方面就是对10寸炮威力的质疑,远距离大家只能点火烧船这点不假,但是到了近距离,区区10寸炮根本不足以砸开对方厚重的防护,效用就会大减。

支持者则提出了这样的理论。首先,8门10寸炮只有一半可以用于交战看似确实损失了一半的火力强度。但是同时在交战时,非交战侧可以有4门10寸炮戒备,如果对方从另一侧杀出一支舰队或者有鱼雷艇发动突袭的时候,这些闲置的火炮就会发生作用。而不会像中轴布局的战舰那样无法兼顾两侧。、

至于说靠近怎么办?支持者的意见是这样的,面对整个俄国舰队,北洋舰队在数量方面肯定处于绝对劣势,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绝对不会轻易靠近俄国舰队,必然会发挥自己的远程优势慢慢消耗对手。所以反对者的说法是肯定不成立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华夏海权】最新更新章节〖第五百零四章 俄国海军部的争执〗地址https://wap.xbqg9.net/10/10746/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