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盲目乐观2(2/3)
于德国人的500kg半穿甲弹都不够用。这个位面上德国人的炸弹威力可比日本强多了,再也不会发生美国航母中了250kg炸弹回去修两天就好的事情了!
徐杰估摸着双方第一次相遇协约国肯定会吃大亏,即使兵力占优也不行。如果双方同时发现对方的话,自己的飞机还在半路上飞呢,然后对方一波过去已经把己方航母舰队打的七七八八了,这仗不崩没天理啊!再考虑航空母舰不可能像飞机那样在流水线上一个月就生产n多,徐杰都示意军事联络部门在各种场合给协约国提个醒,但是奈何效果并不明显。德国舰载机的更新换代和战术完善即将完成,剩下的就是增加产量和熟练度了。而协约国依然沉浸在旧有的战争体系中,徐杰都有些无语了。“以后可不要怪我没提醒你啊。这是你们自找的!”徐杰看到协约国的不作为后自语道。
到了陆军方面。协约国对形势的分析还是比海空军的分析靠谱一些,在被德国人打了好几次之后,美英法三*方高层爽快的承认了己方和同盟国陆军之间的差距!无论从规模、数量还是装备上,协约国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劣势。不过美英两国正在努力改变。美国和英国准备在谢尔曼坦克的基础上,参考华夏29型坦克设计一款中型坦克。其性能要求与29型坦克持平吗,压倒4号坦克,并且同时以此为基础弄一款坦克歼击车。要求可以压倒德国人的4号坦克歼击车,而法国人则设计了一款1型坦克。其突出特点就是重甲、慢速和重火力。战车全重40吨,装备一门90l42主炮,正面炮塔防护为。车体首上装甲为倾斜45度。首下为一样的角度,不过厚度削减到了80。发动机功率低一些,只有400马力。从性能上看。是一款十分不错的打黑枪坦克。而且有继续提升的潜力。协约国认为在新式谢尔曼坦克和1坦克足够获得装甲技术方面的优势,虽然在总兵力方面依然不占优,但是如果配合法国人兢兢业业修的防线的话在开始守住法国的话。问题似乎并不大。
看着法国人从地中海一直延伸到北海的新马奇诺防线,徐杰不得不承认法国人已经把防御工事学的科技树点满了,这道防线比原来更强,而且没有了原有防线北部真空的漏洞,放到现在的情况来看的话,如果德国人想通过陆军硬啃整条防线恐怕会付出较大的代价。毕竟法国东南部丘陵地带并不适合装甲部队作战,倒是很适合黑枪阴人。依托防线。德军无法快速突破,那么装甲突击的意义就失去一半了,而如果英美空军全力支援的话,那么德国空军再打不开局面的话,战场很可能回归到1战的对峙模式。
如果再以此为基础引申的话,那么就可以得出法国这个桥头堡是不会被攻破的结论,如果德国人在陆地上无法突破的话,那么即使协约国在海军和空军方面错误估计了形势那么依然不会造成太严重的后果。毕竟法国这个桥头堡的战略意义十分重大。有法国在,那么德国人就无法利用法国西海岸的军港和基地,无论是艇还是主力舰要么龟缩在地中海,要么在北海待着。活动范围会被大大压缩。虽然主力舰队可以进出大西洋,但是位置偏南,航线和掩护上居于劣势,潜艇的航程更是被大大浪费了。而协约国却可以利用法国大西洋沿岸的机场和港口来强化对北大西洋的控制!而只要有法国在,那么德国就不可能有效的空袭英国,英国人就可以安心的爆产能!而美国人也获得了一个力量可以充分发挥的平台。
但是实际上真会这样完美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让我们回来再看看这个前提吧,前提一,美英空军在开战之初就全力支援法国。这个从理论上看成立,但是实际上却并不现实!原因很简单,法国人没有同意让英美空军在和平时期大量进驻法国本土!而一但德国人发动突然袭击的话,那么在仓促之中,美英能在第一时间派遣多少飞机都是个未知数,英国人过来也不过隔着一个海峡,美国人向过去却隔着一个大西洋!而且在和平时期英国人同样没有让美国空军进入英国!在现在这个位面的欧洲战场,几百架飞机算个事吗?
如果德国人不给协约国准备时间的话,开打就开打的话,那么恐怕在美英空军介入之前,法国空军恐怕已经被重创。徐杰是宁可信任美国人的陆军也绝对不信任法国人的空军的!而且实际上飞机并不是飞过去就能用的,你需要给到达法国的美英飞机配属专门的地勤人员和配件。前者如果训练一下勉强可以做到的话,那么后者怎么办?法国人用的土地神发动机和美国人黄蜂英国人的莫林根本不是一种东西啊!这要是考虑后勤体系的话,那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所以在目前的情况下,美英在开始很难对法国进行有效的支援。那么开战后法国空军会出现什么情况,用膝盖也能想出来啊!
更为可怕的是一旦法国空军失利后,美英两国想挽回战场上的颓势根本不可能,这不像意大利战争和伊朗战争那样,双方空军可以杀个有来有往,天昏地暗。意大利战争中虽然意大利缺乏战略纵深,但是双方都很克制,意大利有法国这个安稳的后方基地。而伊朗战争除了有中亚和印度这两个基地之外,双方交战范围极大,飞机数量却比较少。而欧洲战场呢?保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华夏海权】最新更新章节〖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盲目乐观2〗地址https://wap.xbqg9.net/10/10746/1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