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羽翼丰满的公海舰队(1/2)

“如果在意大利战争时期我们能有今天这样一支庞大的舰队的话,那么我们绝对可以和五国联合舰队一战。”斯佩伯爵看着窗外新加入舰队的两艘体型硕大的舰队航母兴奋的说道。

在意大利战争结束后的两年多的时间里,德国海军并没有松懈,一方面尽快完成德国在地中海的基地部署,而另外一方面则在加速建造航空母舰,在这段时间里,德国人海军不仅仅完工了毛奇级航空母舰的两艘后续战舰吕措夫号和德芙林格号,同时另外两艘航空母舰预备舰也完成了改装,这两艘原本被命名为欧罗巴号和不莱梅号的超级邮轮,最终变成了两艘同名的航空母舰!至此,德国海军一共拥有了三级共8艘舰队航母。

第一级航空母舰自然德国海军的试水之作布吕歇尔号级航空母舰。该级一共有两艘航空母舰,分别为布吕歇尔和冯德坦恩号。这级航空母舰除了核心舱有一定防护之外,其它地方没什么防御。这级航空母舰的价值就体现在较大的载机量上。中规中矩,更像是积累经验之作。

第二级航空母舰是毛奇级装甲航空母舰,该级一共四艘,分别为毛奇号、戈本号、吕措夫号和德芙林格号。这些纸面上2.5万吨,实际标准排水量将近2.9万吨,满载排水量更是3.3万吨往上的家伙是德国海军目前航空母舰编队的核心战斗力!(具体性能指标看1080章吧,在这作者就不多说了。)这四艘航空母舰完全可以装下100架以上的各种飞机(包括系留和挂票。)即使将部分鱼雷机换成了双发飞机,载机量也可以达到93架以上。

第三极航空母舰就是欧罗巴级,这级航空母舰就是由邮轮改进的,分别为欧罗巴号和不莱梅号。如果仅从性能来看,这级航空母舰的性能是德国所有航母中最好的。即使按照德国空军装备一定数量的双发飞机的新搭配。这两艘航空母舰的载机量依然可以达到100架以上。但是斯佩伯爵等海军高官对此并不是很满意,因为这两艘战舰的标准排水量高达4万吨左右。其超高的吨位带来的战斗力增幅让德国海军并不是很满意。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德国人开始在航空母舰上部署雷达警戒机的时候。欧罗巴级航空母舰凭借270米长34米宽(比预计的宽了2米)的巨大甲板成为了德国海军唯一两艘可以搭载ju88对空/对海警戒雷达机的航空母舰。毕竟机翼展开宽度高达近20米,长度14米多的双发中型轰炸机对于毛奇级航空母舰的250米长。29米宽的甲板来说实在是太大了一些。而欧罗巴级航空母舰是前期8艘德国航空母舰中唯一可以勉强部署这款飞机的航空母舰,并且又因为这艘航母前身是邮轮,内部空间十分宽敞,居住环境十分舒适,更重要的是可以容纳下整个舰队参谋庞大的人口数量,所以这两艘航空母舰在新的兴登堡级航空母舰服役之前,一直是德国公海舰队两个航空母舰战斗群的旗舰!甚至于因为良好的住宿环境和奢华的装修,被人称为海上的“。唯一的问题就是航速太慢。按照现在的技术即使全部换成新的燃油锅炉和轮机后出力也不过11万马力左右。航速能到27节就不错了。这个速度显然,完全可以伴随航空母舰出战。而第二分队则是2艘伊兹梅尔级战列舰和3艘国王级战列舰。他们相对于第一分队的战列舰存在明显的短板,所以一般作为二线舰队使用,执行危险性不是很高的任务,比如说对陆攻击等。

在德国海军战斗序列中主力舰的定义除了航空母舰和战列舰之外。还有一种战舰就是航空巡洋舰。根据《海军军备条约》及其后续条约的规定,德国海军最多只能拥有5艘航空巡洋舰。而在条约失效之后,德国人认为继续建造这种半高不低的战舰已经没有意义了。所以在完成条约规定的5艘航空巡洋舰之后就没有新造航空巡洋舰。而这5艘航空巡洋舰都属于埃姆登级航空巡洋舰,该级战舰一共有5艘,分别为埃姆登号、柯尼斯堡号、纽伦堡、斯图加特和什切青号。

该级航空巡洋舰纸面排水量高达1.5万吨。装备6门重炮。动力舱部分装甲带为倾斜20度。弹药舱装甲为倾斜20度。主水平装甲厚度为80mm左右。战舰的飞行甲板长度为160米。下部机库为100米长。整艘船的长度为210米。宽度为24米。算上甲板系留的话,该级航空巡洋舰可以装载30架左右的飞机(当然鱼雷机是没有的。)动力系统额定输出为12万马力,最高出力可以达到14万马力,航速在32节以上。

按照德国海军的作战计划,这5艘航空巡洋舰将用于大西洋破交战和印度洋护航任务,虽然5艘看起来有点少,但是考虑到德国的盟友还有另外5艘航空巡洋舰。所以同盟国一共可以调集的航空巡洋舰数量为10艘左右。

虽然航空巡洋舰和重巡洋舰吨位相当,但是在德国人眼中。前者就是主力舰,而后者则被视为辅助战舰。相对于历史上德国巡洋舰小猫三两只的规模。这个位面中一战胜利后的德国巡洋舰编队完全可以用恐怖来形容!在德国人打破了条约限制后,到目前为止,德国人一共拥有高达14艘轻重巡洋舰。其中8艘为重型巡洋舰,6艘为轻型巡洋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华夏海权】最新更新章节〖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羽翼丰满的公海舰队〗地址https://wap.xbqg9.net/10/10746/1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