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1/2)
s:看《华夏海权》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的更多建议,关注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即可),悄悄告诉我吧!人们都说俄罗斯民族是一个战斗民族,对此徐杰是非常赞同的,不仅仅是因为历史上俄国的历史就是一个战争扩张史,也不是单纯因为俄国士兵的体质和意志的出‘色’。。:。而是因为俄国这个民族只要能解决土豆和伏特加的供应问题,那么他们就会把军事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历史上沙皇俄国的穷兵黩武、前苏联堪称玩命的军备竞赛都可以说明这个问题。这个位面上虽然俄国已经变成了一个中等国家,虽然已经失去了建立一支强军的物质基础,但是俄国人依然在考虑着未来的战争应该怎么打!
在历史上,俄国人正在研究的是大纵深战术。这套战术说简单点就是在突破地区集中优势的步兵,以装甲部队为先导、在航空兵和炮兵的支援下突破对方的正面防线,然后紧随其后的发展胜利梯队进入突破口吗,彻底摧毁对方的防御体系,并且最终合围对方的重兵集群,将战术胜利转化为战略胜利。这套战术体系很先进,虽然因为实际中的‘操’作问题和一些细节上的把握让他们在前期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比如说苏日诺‘门’坎战役和苏芬战争。)但是从思路上来讲,这套战略战术还是十分成功的。并最终成为了苏联红军获取胜利的重要理论基础。
但是在这个位面上因为环境的变化,俄国人了!
“记住,俄国将是我们的盟友,至少在这场战争中会这样,因此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让俄国人发挥最大的战斗力,而不是别的问题。我们有一万种方法可以防止这支军队的背叛。即使当年的邓尼金在失去华夏的帮助后战斗力也迅速下降。如果说俄*队是一棵大树的话,那么华夏的援助就是阳光、水分和养料!”徐杰有些不悦的说道。
“俄*队和伊朗军队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俄*队是一支有灵魂的部队。他们有自己的历史,有自己的辉煌,有自己成体系的战略战术体系,更重要的是他们有野心。他们会去学习别的国家的战略战术理论,会去学习对方的技术。但是他们不可能全套照搬。我们的军事体系也未必会适应俄国人的实际情况。而伊朗军队不一样。他太小了,他没有过去的传承和荣光,也没有什么野心,他们对自己的军事力量十分的不信任。所以我们不仅可以给他们装备,还可以伊朗军队塑造一个灵魂。这就是大*队和小*队之间的区别。也是决定一个国家能否最终成为军事大国的一个重要条件。”徐杰颇为感慨的说道。
“我们可以向俄国人开放华夏大部分的武器库。但是供应的装备按照造价和工时等因素给与一个总的限制,就好比我们吃自助餐一样。总量是一定的,具体要什么让俄国人自己选好了。”最终徐杰提出了一个看似玩笑的解决办法。不过细想一下的话。这样做也有合理‘性’,俄国人最终还是要比华夏更清楚俄*队需要什么样的装备。华夏陆军的战斗力优势很大程度上建立在装备优势上,而华夏又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标准来武装大量的俄军,所以,让他们自己选择一个廉价的装备体系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而让徐杰想不到的是,俄国人对于这种具有“自助餐“特‘性’的军援计划表示十分感谢。然后还没等华夏方面给出建议呢,俄*队内部就开始了争论,而且据说争论的方式也不仅仅限定在口头上……。
俄国人确实有自己的思想体系,而且虽然战略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却依然能从现在的军事思想中找打一些历史上的痕迹。好吧,这应该是民族‘性’,或者说俄*事史遗留的问题。比如说,在这个位面上,俄*队对于重武器配属的原则上还是倾向于集中到较高的编制上。这一点和历史上一样,从装备水平上来看,历史上德国部队的营连级所拥有的火力要远超过俄国,在团级和师级火力上则比较接近。而到了集团军级的水平上,俄*队能集中的火力就要远超过德国了。(这里的比较方式可不是单纯看名称,而是看兵员数量,比如说德国的装甲师对应的应该是苏联的机械化军。而不是机械化旅。)
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单纯从装备数量上来看,无论是历史上还是这个位面。苏联陆军的重型支援火炮装备数量都不算充足。如果单纯看火炮数量,苏联军队拥有的支援火炮貌似确实比德国人强一大截。但是在光看数量的时候还要看质量,这个质量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火炮的构成,而另外一个方面则是火炮发‘射’的炮弹数量。毕竟有的时候弹‘药’供应会不足,进而直接影响火力发挥。所以最直观也是最准确的衡量一个国家在某个时期的火力水平的情况应该是火炮的投‘射’量和投‘射’的弹重,而不单纯是火炮数量!
如果分析德国和苏联2战地面火炮的弹‘药’消耗的话,就可以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时间段以42年到45年为例。首先,先拿小口径火炮来说。德国小口径反坦克炮(37mm和50mm)一共打出了1700万发炮弹。而苏联的小口径反坦克炮(45mm和57mm)一共打出了4800万发炮弹。在这方面苏联有绝对优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华夏海权】最新更新章节〖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地址https://wap.xbqg9.net/10/10746/1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