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2/2)
更為透澈,让自己使用起来更為得心应手。
其次,「文化交流」的帽子太大了些,我们站在个人求知的角度来看,也应该深入认识西方文化,尤其是居於核心地位的西方哲学。西方哲学的思辨趣味可谓独树一帜,与我们自己的哲学大不相同。
中国哲学重视的是整体见解、实用知识、道德倾向、社会关係,并且自从先秦的儒家与道家出现之后,就很少能有全新的一家之言了。西方哲学的风貌,从古至今都是百家争鸣,因為他们以哲学為「爱智」,勇於慎思明辨、追求真理,不惜自创一套名词、自寻一种方法、自立一套架构,然后不管说得对不对,好不好,都可以清楚展示、供人品评。
阅读西方哲学,可以培养理性思辨的习惯,这种习惯正是知识份子所应具备的。凡事但求合理,进而推究理性之依据,设法建立共识;这正是注重沟通的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修养。
然后,能否不带任何实用的目的,纯粹由欣赏的眼光来品味西方哲学呢?这才是合适的态度啊!我不必奢望在读了柏拉图与康德之后,可以改善人际关係,或增加个人资產。
我可以期许的是,让自己的心灵由平地走向高原。高原上空气较為稀薄,未必可以久居,但是视野辽阔,或许可以「望尽天涯路」,对於人生全貌及价值层次可以作整体的瞭解与评估。平地没有什麼不好,只是太拥挤了些,眼光不易高远,心灵难免闭塞。我们不必在高原定居,但是偶尔体会一下「走向高原」的心路歷程,也是人生一件有趣的事。
我的专业正是哲学,并且愿意与人分享自己的心得。如何能够「不搬弄太多原典,不在专门术语中打转,同时以準确清楚的口语介绍西方哲学名家的思想」,无疑是一大挑战。
我挑选从古希腊直到当代的二十四位西方哲学家,根据是:见解明确,方法清晰,系统完备,并且对现实人生有深刻的啟发。為了配合一般读者的背景,我刻意避开繁琐冗长的论证,以免减低了爱智的乐趣。我自己也在準备的过程中,重新思索许多问题,获益良多。若能把这二十四位哲学家的思想瀏览一遍,对於西方心灵的发展主轴与特定风格,就不会觉得陌生了。「哲学脱离人生,将成玄虚;人生脱离哲学,将无定位」—这是我的信念。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三】最新更新章节〖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地址https://wap.xbqg9.net/10/10729/1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