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子张仙(1/3)
张仙,又称,是一个传说中够赐给世人儿女后嗣的道教男性神祇,类似于送子娘娘、鬼子母神,此神的来源有两种说法,据《金台纪闻》载,张仙实际是五代时期后蜀国主孟昶。
“世所传“张仙像”者,乃蜀王孟昶挟弹图也。初,花蕊夫人入宋宫,念其故主,偶携此图,遂悬于壁,且祀之谨。太祖幸而见之,致诘焉。夫人诡答之曰:“此蜀中张仙神也。祀之能令人有子。”非实有所谓“张仙”也”。
后来传到民间,人们不知其中的原因,就以为张仙为送子神。
他的神像,雕塑较少,多为画像,凡有夫妇多年不育者,便买来一张张仙的画像供奉在家中,每日焚香祈祷,以能求得子嗣,自宋至明,江南一带供奉甚众,而会画张仙的画师往往生意兴隆大发其财。
天顺年间,浙江嘉善县即有一位名叫何健的年轻的画师非常擅长于此道,此人三十出头,所画的张仙却眉目如生勃勃有神气,无论是求子还是小儿惊啼,一经祈祷常有灵验,因此人们皆以之为神,远近数百里奔走相告,上门求购者络绎不绝,而何健也因此逐渐富裕,不出数年便成为大户人家。
离县城东数里地有个村子叫永安村,村东头住着一户农家,家主徐大牛二十出头,身强力壮憨厚老实,种着五亩水田,早出晚归勤劳苦干,三年前又娶了邻村女子赵氏为妻,日子过得倒也和美。
赵氏朱唇皓齿娇艳如花,是十里八乡远近皆知的美人,自嫁给徐大牛后每日操持家务喂鸡煮饭,也是一个贤惠之妻。
唯有一事美中不足,那就是赵氏嫁过来三年却未曾育得半个子嗣,夫妇俩常为此愁眉不展唉声叹气。
这天,徐大牛在田间劳作,偶听旁人道县城中有位何画师,他所画的张仙颇为神奇,不孕者一经祈祷多有灵验。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徐大牛回家之后便将此事告知了妻子,赵氏听罢很是高兴,和丈夫商议后决定明日一起去城中何家求购一副张仙画像,以便能让赵氏早日怀孕。
第二天一早鸡叫头遍,二人即出了门,进城一路打听,好容易来到何府前,远远便见门口已排起长队,约有三、四十人,看起来都是来求画像的。
夫妇二人见状也排在队尾,不多时又有人来排在他们身后,到日出二杆时队伍已有百余人之多了。
不多时何府大门开启,随即便见一个短须仆人出来大声道:“诸位须排好队挨个来,每幅画都是现画,帧首题字,每幅八十文钱。”
说完便将排在第一位的人叫进去了。
过了一柱香时分,才见那人手持一帧画卷笑容满面的出来,仆人随即又将第二人叫入门内,如此周而复始,到正午时分才不过进了十余人。
徐氏夫妇见此情形不由有些心急,看这样子,到他们的时候只怕已是下午了,眼见身后有人等得不耐已然离去,说是明日一早再来,可徐氏夫妇离城甚远,实在不想在路上来回折腾,只好饭也不吃硬着头皮在烈日下等待。
等到日头西斜时,前面诸人终于一一叫完了,徐氏夫妇正待等仆人叫自己进去,不料仆人却道:“我家主人有些倦了,今日不再作画,各位请回,待明日一早再来。”
徐大牛和赵氏一听不由暗暗叫苦,这忍饥受渴等了一天,好容易轮到自己却是这句话,莫非今天要白白辛苦不成?眼见身后其余人纷纷散去,徐大牛却心有不甘,上前拉住仆人衣袖道:“我夫妻二人已等了一天了,再说回家路途遥远,还望小哥高抬贵手,请你家主人再画一幅,即便多花些钱我们也愿意。”
仆人将袖一甩,不耐烦道:“你这人好不懂道理,我家主人说不画就是不画,为何还要在这纠缠不休?明日再来吧。”
赵氏一听心中焦急,也上前苦苦哀求,可仆人就是坚决不允。
正在几人争执间,忽听门内一人喝道:“何人在此恬噪不休?”
随即从门内走出一位锦袍小帽的中年人来,身着锦袍十指修长,一双小眼却很是有神,满面皆是不耐之色。
仆人一见便恭恭敬敬道:“回禀主人,这夫妻二人不知好歹,非要强行买画,我说什么都不听,故此争吵不休,这才扰了主人休息。”
言毕狠狠瞪了徐大牛一眼。
徐大牛一听,方知此人即是何画师,他性格急躁说话喜直来直去,当即粗声道:“何公子,我们大清早便赶远路而来,头顶烈日忍饥受饿直到现在,眼看就要轮到我们你却不画了,这个、这个....”
说到这里他略一停顿,不知该如何说下去。
何健一听勃然大怒,从来求画之人都是笑意盈盈好言相求,还从未有一个敢和他如此说话的,正待大声呵斥,忽听一人道:“何公子,非我夫妻二人要故意纠缠,实乃路远不及再来,还望公子能不辞劳苦再作一副,莫让我夫妻俩空手而归。”声音娇嫩,很是悦耳。
何健猝闻莺声心中不由一动,转头循声看去,只见徐大牛身后却站着一个娇滴滴的小妇人,这妇人身姿婀娜面若桃花,犹如出水芙蓉,一双水汪汪的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中国古代神鬼志怪小说】最新更新章节〖送子张仙〗地址https://wap.xbqg9.net/10/10384/1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