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真要逼三爷在您和棠小姐之间选一个?(1/2)

西内城,三进院沈宅。

沈岐之连打两个喷嚏,揉着发酸的鼻尖,咕哝,“大过年的谁想我了?”

“有没有人想你我不知道,骂你的应当不少。”沈老夫人冷声道,“这会儿恐怕旁支那些都在骂你吧!”

要不是他嘴不过心,闯下弥天大祸,百年沈家如何也不至于被流放。

“何止是旁支?”大伯母宋氏给沈老夫人盛了碗离她比较远的鸡汤,“恐怕老二老三也都在骂他。”

说完转头对沈岐之道,“你死要面子活受罪,怕不是冻着了?”

沈岐之死性不改,过个年门口挂的灯笼都是方目纱材质。

一盏灯笼十两银子。

他说,灯笼挂在门外,人来人往都看的见,脸上有光。

明明外面一盏灯笼就能让家里人都吃好穿好。

不,吃好就行。

他们身上穿的也还行。

沈岐之跟沈岘之不一样,他要脸,表面上对姨娘、庶子庶女们都不算差。

过年都添置了新衣,并且还不算差。

然而这么冷,每天却只准烧一个时辰炭火。

还是最差的炭,烟比火大,门窗但凡关严一点儿就能呛死人。

总之,驴粪蛋子表面光,但凡,别人能看见的都不错,别人看不见的都不好。

脸上有光,肚子就没有油水。

大过年,桌上的菜色都不如以前府里下人吃的好。

一大家子老老少少挤在一张大圆桌上,两三个人分不到一盘菜。

素菜多荤菜少。

沈岐之掏出帕子轻拭鼻子后训宋氏,“你眼皮子怎么跟老三似的这么浅?

不就是把炭火和买食材的钱换成了门外的灯笼吗?你日日念个两三回,没完没了。”

“我没完?你那么有本事你拿炭火钱换灯笼?你倒是让老三把香皂配方给你送过来?

你说你巴结一个七品芝麻县令也就算了,连一个员外的话你都言听计从。”

宋氏是真想不明白,沈岐之这么要脸的人,为什么要做这么掉面的事?!

不光她想不明白,沈家人除了沈老夫人都不明白,闻言齐刷刷看向沈岐之。

沈岐之不耐烦道:“你一个后宅妇人管好家里事就好,外面的事你少打听。”

沈老夫人放下筷子,“今非昔比,大家有劲儿往一块使,才能早日回京。老大媳妇儿,你也别怪他,他也是为了咱们能回京谋划。靈魊尛説

当然,没必要的苦其实也可以不吃。”

最后一句说给沈崎之听。

老大本就好面,到北川后,这毛病越发严重。

“母亲,儿媳知道您在京城说话还有分量。您为什么不直接找父亲以前交好的大族,让他们帮忙在皇上面前求求情?

咱们就算把老三家的香皂方子要到手,让夫君去衙门里当差又有什么好?

在县令手底下讨生活跟回京又有什么关系?”

沈老夫人摇摇头,对这个大儿媳妇儿越来越不满。

不怪老大总说她眼皮子浅。

若她格局大点儿或者干脆干脆像老三媳妇儿一样什么都不管也行。

偏生眼界不够,心比天高。

事到如今,也只能耐着性子解释,“京城那些人情,只能用一回。必然得在关键时候才能开口。

如今咱们刚到北川,就急吼吼去找人说情,是生怕皇帝气消了再添一把火吗?

勾王越践尚能卧薪尝胆,咱们又为何不行?

在衙门里做事是为了熟悉这北川县,县令任期还有最后一年,等县令高升后,稍稍运作一下,老大就有机会坐这北川县令。

等他任期内有了功绩,再找人说情。

求人递话,总得也让人张开嘴不是?

到时皇上气消了,见老大在地方有功,说不得再念起沈家的好,让咱们回京。

就算回不了京城,总归能离开这北川。”

沈清丹还是听不懂,“祖母,这跟讨好那个王员外有何关系?县令于咱们有用,咱们不该讨好县令吗?”

她很讨厌王三小姐。

就像讨厌沈清棠一样。

“那不是你一个姑娘家该关心的事!你也到嫁人的年纪,好好学学女红,收敛下你的骄纵。”沈岐之训。

训完顿了顿还是解释了一句,“表面上看,这北川县归县令管,实际上的掌权人是王员外。”

话是解释给宋氏、沈清丹她们听,也是说给沈老夫人听。

沈老夫人轻叹,“回头,等见着老三,我再跟他好好说说。”

低头摸了下腿上的汤婆子。

这是昨日,老三托人送来的。

一句话都没带,只送了个汤婆子。

他在生她的气,却还怕她冷着。

沈老夫人眼睛有些酸,再没有胃口,示意如姑姑推她回去。

路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流放怀孕被分家?父不详,母越强】最新更新章节〖第168章真要逼三爷在您和棠小姐之间选一个?〗地址https://wap.xbqg9.net/1/1940/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