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四二节 小鱼考拉的争风吃醋(2/3)
有一使臣奉命出使高丽。他在高丽驿道上遇见一僧人,手托一塔,健步如飞。使臣见此塔眼熟,遂好奇赶上问之。那僧云:“此乃扬州栖灵塔也。”使臣惊问其故。
僧曰:“此塔今有难,故移高丽以避之。”使臣闻而讶异。归而询之,人皆云:塔被毁之时,见塔在火光中凌空而飞,不知所往。其言塔飞时日,一如所见。合之。后又闻高丽南端某地,故有一古塔,酷如“栖灵”也,甚奇。
再闻:会昌三年某年某日,扬州某商人往明州的途中,在舟中午睡。梦见灵栖塔。自空中飞往明州。并见原寺中一熟识僧人,似在塔三层窗口。客即高声询之。僧答云:“塔将有难,与之暂避耳!”
俄尔梦醒,记忆犹新。客后返扬州,见塔已毁。询之寺僧。皆云:塔毁时日,一似客与僧梦语时耳!
扬州,隋唐时期之一大都会,仰江与运河水运之利,为南北物资集散地。商贾贩夫荟集。访客摩肩接踵。酒楼林立,茶馆处处。贵富者吃喝玩乐之乡,游戏人狎妓豪赌之窟也。
自隋唐以来皆云:“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那些贵戚望族、富商大贾、江湖好汉、人雅士、墨客骚人,在酒醉饭饱之余,高兴得意之后,留下了许多墨宝和遗踪。故尔,人景观比比皆是。
栖灵宝塔。国宝也。内藏佛骨天珍,多灵异传说。登高放目。扬州秀美可尽览,令人神往。历代豪杰英秀,皆喜登临高歌之所。之于传奇、传说,平添了一份朦胧而又神秘的遐想,美矣哉!
栖灵宝塔之前东有钟楼,西有鼓楼。钟楼楹联:烟篆绕禅林。霁月明心舒慧晨钟醒枕梦,清泉濯俗洗凡尘。鼓楼楹联:大唐胜蹟,历历可鉴,尊者来栖弘佛法。明性住处,孜孜求真。众生托灵悟禅机。
栖灵宝塔之后有卧佛殿,与栖灵塔北台阶相接的甬道直通。卧佛殿建在高高的台基上,翘角飞檐,气势雄伟。檐下正中处高悬“卧佛殿”金字匾,出自华国佛教协会会赵朴初手书。
卧佛殿屋脊正面嵌“寂灭为乐”四字,背面嵌“世界和平”四字。殿外为花岗岩地面,殿内为方砖地面。殿内靠后居中位置,设石榻一座,上卧一尊释迦牟尼玉佛。玉佛5.8米,重18吨所赠。
正厅两侧有赵朴初集《金刚经》句题联:当知是处恭敬供养,不可以百千万说其功德;若复有人受持读诵,已非于三四五佛种诸善根。
大明寺大雄宝殿前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券门,东券门额是“章奥区”,西券门额是“仙人旧馆”。
仙人旧馆门额由欧阳裔孙星悟禅师所题,由平山堂、谷林堂、欧阳忠公祠三部分组成,由南至北依次排列。初建于宋庆历八年(1048),时欧阳修任扬州知州。
颜沉鱼和考拉从鉴真纪念堂出来,向西穿过院墙的八角形门洞,就来到了古流溢的“平山堂”,此堂是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建造的。
堂前花木扶疏,庭院幽静,凭栏远眺江南诸山,恰与视线相平,“远山来与此堂平”,故称“平山堂”。
平山堂面南而建,五楹,七架梁,硬山屋顶,西南设卷棚,北有短廊与谷林堂相接。堂北檐下悬“远山来与此堂平”匾额,点明“平山堂”的缘由,为清光绪丙子(1876)秋林肇元题,咖啡色底,白色字。
堂中楹上方高悬“平山堂”三字匾,黑色底,白色字,为清同治壬申(1872)孟夏之月定远方濬颐题写。
两侧悬联曰:晓起凭栏六代青山都到眼;晚来对酒二分明月正当头。朱公纯撰,庚申春日尉天池书。两联中间可透过玻璃方窗看到谷林堂,堂上案几上摆着几件观赏奇石,颇有雅趣。
楹联两侧左右大梁上悬挂着两块匾额,一块是“坐花载月”,另一块是“流宛在”。两块匾额均是追怀欧公轶事。在匾额下方分别有透空雕花落地罩槅。流宛在匾额为光绪初孟夏两江总督新宁刘坤一题,并有跋。匾、跋均为黑色底,金色字。
坐花载月匾额为清光绪四年陇右马福祥题,并有跋。匾、跋均为黑色底,白色字。
这里有一件韵事:一天,欧阳修命人准备荷花千余朵,分插在盆中,然后进行饮酒的游戏:在盆中抽取一枝荷花在客人中传递,得到者顺次摘去其花瓣。
当花瓣尽时,所在之客饮酒。这类游戏往往持续到深夜,太守常常披星戴月而归。故后人常以“流宛在”、“坐花载月”等词来追忆往事,井书匾挂在堂上。
平山堂外侧还悬有一块清代彭玉群书“放开眼界”匾,在其下分别悬二联,其一是:过江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与众宾欢。为伊墨卿先生旧联,光绪戊寅秋日黔南袁伟华重书。
其二是:山色湖光归一览;欧公坡老峙千秋。为扬州盐商汪鲁门之子汪国桢原撰,武中奇书。两幅楹联不但点明了平山堂的地理特征,亦是欧阳修当年潇洒流运的生动写照。
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欧阳修来扬州建此堂,因堂屋建于蜀冈之上,居高临下,晴好天气可远眺江南岸诸山。坐在堂上有“远山来此与堂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他从末世来】最新更新章节〖第八四二节 小鱼考拉的争风吃醋〗地址https://wap.xbqg9.net/1/1680/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