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打比方(天天万更求订阅!)(2/6)

但这主要是由家庭的社会职能所决定的,家长更多的是在履行一种社会职责。

其次要懂得成才的过程、成才的规律,不能期望走捷径。任何事物的成长都有规律,人才的成长也有其固有的规律。

“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只有那种在科学的崎岖山路上,不辞劳苦。孜孜不倦,辛勤耕耘的人。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

“成龙”、“成凤”、当“大-官”、成“大-款”,大凡成大事者。都是如此,没有捷径。俗话说“欲求生富贵,须下苦工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虽然,任何事情都是可以尽量做得比较有趣味一些,是可以寓严肃的事情一个宽松的环境的,但这不是捷径。所谓的捷径,也就是掌握规律,少走弯路。

父母有权“望子成龙”。也有权“助子成龙”,但是没有权利“逼子成龙”,没有权利把“成龙”作为孩子的唯一选择。同样,父母也不可以把“平庸”作为孩子的惟一选择。

无论是“平庸”还是成功,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应该让孩子自己选择,父母不能把自己的价值观、成功观、快乐观、幸福观强加在孩子头上。

父母无权包办孩子的未来生活方式。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父母,一定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一定要用“尊重、交流、引导、指导”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孩子。

想要正确的教育自己的孩子。你还要充分尊重孩子。

1、充分尊重孩子的人格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最重要的一条是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

自尊心人皆有之。渴望得到尊重是人们的内在要求。你尊重孩子,才能赢得孩子的尊重。

家长对孩子有管理教育的权利。有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尽监护的责任,但在人格上与孩子是平等的。

家长应平等地对待孩子。不应在孩子面前以自己是孩子的生身父母、对孩子有养育之恩等自居,不应在孩子面前表现出“高高在上”、“随处都是权威”等所谓的“尊严”,不应羞--辱孩子,更不能体罚孩子。

儿童-行-为-心-理-学研究发现,体-罚孩子其实是一种其害无穷的行为。

在1-3岁时经常遭受过体罚的孩子,易变得虚-伪、冷-酷、多事、擅长说-谎、有-暴-力-倾-向,这些行为会在体罚后几个星期或几个月内开始产生。

体罚造成的孩子的逆反行为,会在两年以后在某些方面表现出来。

通常有六种情况:孩子会偶尔或经常偷-盗或撒-谎;对他人态度粗-暴或缺-乏-同-情-心;做了错事后缺乏自信心;经常有破坏性或暴-力-性-行-为;不服从学校的规定;与教师不能相处融洽等。

研究人员用曲线图来记录两个值,即父母对孩子的体罚值和子女受体罚后的暴-力-值。

儿科医生们发现,两年以后,这两个值变得越来越接近,即体罚值越大,暴-力-值也越大,他们将之称为“剂量关系”或“作用关系”。

研究人员建议,减少甚至消除体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为有益的,同时也有利于降低社会的暴-力-程度。

当然,许多在童年时遭受过体罚的人,在长大后并没有变成虐-待-儿-童的人,或变成消沉郁闷的人。

这就像是人会得病一样,在适当的“治疗”或环境因素下,患病者会逃脱病魔的威胁。

与经常体罚孩子相反,婴儿得到更多的拥抱和抚摸,孩子长大后就会遇事不惊、沉着冷静,并善于调节自己。

个中奥秘为,拥抱和抚摸会使孩子大脑中激素水平明显不同,其结果是体内“压力激素”水平较低。

孩子们长大后注定要在充满压力的环境中生存,而自幼就得到亲子行为温暖的人更能对付社会环境的压力,并避免那些与压力有关的疾病。

2、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特征

父母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了解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

年龄特征是指一定年龄阶段的生-理与心理发展水平及特点。如孩子在幼儿期特别喜爱游戏和故事,父母采用游戏和讲故事的方法来教育孩子,便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倘若一个劲地讲大道理。效果肯定不好。

个性特征是指每个孩子各自具有的性格特点,如有的孩子性格外向。活泼好动;有的则性格内向,偏于腼腆、安静。因此。不能采用千篇一律的教育方法。

父母学一点儿童心理学知识非常重要,应该经常注意观察和研究自己孩子的个性特征,并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其所思、所为及其心理需要。

在家教过程中,父母千万不要用“人家孩子怎么怎么的”来衡量自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有一个小世界】最新更新章节〖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打比方(天天万更求订阅!)〗地址https://wap.xbqg9.net/1/1562/1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