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共饮消寒传喜讯(1/2)
更新时间:20130224
窦太后带着宫女、太监赶到宇文渊的寝宫,就见宇文渊静静的躺在床上。何忠默默的站在床边,神色间带了几分不安。
窦太后快步走到床边,侧身在床上坐了,低声问道:“上皇觉得怎么样”
宇文渊看是窦太后,勉强笑道:“朕没什么,何忠大惊小怪的,倒让你担心。”
窦太后见宇文渊脸色苍白,心中一酸,却只是点了点头。
过了一会儿,有小太监进来禀道:“太上皇,太后娘娘,太医来了。”
窦太后道:“我如今老了,也不用回避了,宣他进来吧。”
那小太监出去,不大一会儿工夫就带着太医走了进来。
太医上前给宇文渊和窦太后见了礼,因窦太后在座,连头也不敢抬,规规矩矩在床边的绣墩上坐下,凝神诊脉。
恰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巴掌声。门帘一掀,皇上已经带着魏刚走了进来。
太医忙站起身来,垂首站在一旁。
皇上上前给宇文渊和窦太后行了礼,就对那太医说道:“不必行礼,给上皇诊脉。”
那太医躬身行了礼,依旧在绣墩上坐下。
皇上站在一旁,担心的看着宇文渊:自己已经背上了“杀兄”的罪名,如果宇文渊有什么不测,只怕千秋史册上自己就要有“弑父”的名声了。
那太医凝神诊了一会儿,就站起身来,说起宇文渊的病来。
窦太后听那太医满口“之乎者也”,不由怒道:“我只问你上皇的病势如何,你东拉西扯些什么”
那太医吓得一声也不敢吱,只管诚惶诚恐的请罪。
皇上摆手道:“你只说上皇的病要不要紧。”
那太医斟酌了一番,方才说道:“上皇若细心调养,过了冬,只怕就能痊愈了。”
皇上沉吟了一会儿,随即吩咐魏刚带那太医下去开方子。
太医开好了方子,魏刚拿着进来给皇上过目。皇上接过方子,看了一遍,又呈给窦太后。
窦太后扫了一眼,见上面都是些温补的药,心中已经猜透了几分,不免有几分悲戚,所谓医得了病医不了命。
想到这里,窦太后又看了一眼宇文渊:自己与这个男人过了一生,他举旗反楚,他征伐天下,他登基称帝,他坐拥天下一路走来,自己与他更多的是甘苦备尝后的亲情。这种亲情比起其他感情,更为深刻,如今他
窦太后不愿再想下去了,神色间已带了几分凄惶,将手中的方子递给皇上,微微点了点头。
宇文渊看了窦太后一眼,道:“你过来这半日,只怕也累了,回去歇着吧。”
窦太后闻言,站起身,带着宫女、太监退了出去。
一时,屋内只剩下宇文渊和皇上,还有几个近身服侍的宫监。宇文渊挥了挥手,何忠忙带着那几个宫监退了出去。
宇文渊望着帐顶出神,皇上站在床边,垂着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屋内陷入一片沉寂,落针可闻。
半晌,宇文渊突然开口道:“建元是守成之主,他若继位,定能守住大晋的江山。”
皇上一惊,不知道宇文渊此时提及建元是何意,忙默然跪在地上。
宇文渊接着说道:“这些日子以来,我让人打听你都做了些什么,听了你的作为,我心甚慰,大晋在你手中定能国富民强。”
皇上闻言,不由抬头看向宇文渊。
宇文渊只是看着帐顶,慢慢的说道:“对大晋而言,你继位无疑是最好的。但我除了是帝王,还是一个父亲。”
皇上闻言,叩头道:“儿子并没有要杀皇兄的意思,只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宇文渊长叹了一口气,道:“这朝堂上的事情就是如此,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如今你已经得了天下,承明无罪,望你能让他平安终此一生。”
皇上忙说道:“儿子定不负父皇所托。”
宇文渊点了点头,道:“你出去罢,我也累了。”
皇上站起身,慢慢退了出去,心中却是惊喜交加:自己即位之后,因自己的皇位是“杀兄囚父”所得,名不正言不顺,心中未免不安。而父皇今天的这番话无疑是对自己肯定。
想到这里,皇上回望了一眼上阳宫,心中满是名垂史册的雄心壮志。
时光飞逝,转眼已是腊月。
这一个月来,宇文渊的病时好时坏。窦太后自是不必说,每日里必在宇文渊的寝宫内待一两个时辰。皇上也是时常下了早朝,就在宇文渊的寝宫侍奉汤药。
到了腊月,因年关将近,因此宫内、宫外都是格外的忙碌。
王婉最是忙碌,宫内宫外诸般杂事一刻也不得闲。皇上因王婉身子素弱,就让李德妃帮忙照料。那李德妃虽然领了圣命,但是怕自己专擅了,让王婉不满,因此诸事也是不肯多说话。
皇上因王婉诸事繁杂,就很少在王婉处安歇,反倒是时常召吕昭仪侍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再嫁皇妃:媚倾天下】最新更新章节〖第124章共饮消寒传喜讯〗地址https://wap.xbqg9.net/1/1529/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