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女孩子的故事(二)(1/2)

“没有,是爱上一个人……”

莫小贝修长的手指轻轻的摸着琴键,她的目光是那样的温柔,嘴角有了一抹笑容,她喃喃的继续说道。

“第一节音乐学课,他走上讲台的时候,台下一片寂静,我感觉到自己都不会呼吸了。脸如雕刻般五官分明,有棱有角的脸俊美异常。外表看起来好象放荡不拘,但眼里不经意流露出的精光让人不敢小看。一双剑眉下却是一对细长的桃花眼,充满了多/情,让人一不小心就会沦陷进去。高蜓的鼻子,厚薄适中的红唇这时却漾着另人目眩的笑容。

他讲起音乐来如数家珍,而且声音也特别的悦耳。让大家感觉到音乐学并不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只可惜那是一门大课,学生很多,我都没有机会让他看见我。”

莫小贝说到这儿,又停住了,不过她的眼精里有一种幸福的光芒。

“后来呢?”

周一凡吸了一口烟,问道。

莫小贝的思绪拉回到了二年前……

自从听过白悦恩老师的课后,她就喜欢上了音乐课。每天她都要到钢琴室里练琴,可算是风雨无阻。她弹着琴的时候,脑海里就会闪现出白老师的身影,还有讲课时迷人的微笑。

“这一段不应该这样处理……”

当莫小贝正陶醉在琴声时,身后响起了那个魔鬼般的声音,对她来说也正是渴望已久的人。莫小贝睁开眼睛,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来,试试看,弹出一种绝处逢生的感觉来,嗯。!”

白老师说的那样的动人,他的每一句话都像一道诗,让莫小贝第一次觉得弹琴有了意义。

“这是肖邦,不要用贝多芬的弹法来诠释?”

听了白老师的话,莫小贝感觉心跳得好历害,她很快的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心情,又开始弹了起来。

“嗯,很好,很好。你的领悟力相当高啊。”

白老师慢慢的走近莫小贝,他将手抚在她的肩膀上,继续说道:

“我为什么没有早点儿发现你呢?”

白老师轻轻的摸了一下莫小贝的头,这动作让莫小贝差点儿晕倒了,简直太不可思议了,从来就没有想过会和白老师能走得如此的近。

“你了解肖邦吗?”

白老师继续的问莫小贝,他在房间里轻轻的踱着步子。

莫小贝轻轻的点了点头,接着又摇了摇头,她有点儿迷糊了。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1810年3月1日生于华沙近郊,父亲是法国人,侨居华沙任中学法文教员,母亲是波兰人。肖邦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艺术天赋,六岁开始学习音乐,7岁时就创作了波兰舞曲,8岁登台演出,不足20岁已出名。他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肖邦一生的创作大多是钢琴曲,被誉为“钢琴诗人”。

他十九岁时已经创作了两首钢琴协奏曲。1829年至1831年间,肖邦在华沙、维也纳和巴黎各地举行了多场音乐会,他的演出受到了专业报刊的高度评价,“柔和的演奏,难以形容的流畅,能够唤起最深感受的完美演绎。”,他是“音乐地平线上最闪亮流星中的一颗”。1829年肖邦爱上了音乐学院的女同学。但是这段秘密的爱情无疾而终。因为1830年波兰发生了反对外国势力瓜分波兰的起义,肖邦无法回国,而肖邦的父亲也建议肖邦暂时先留在国外,1831年肖邦最终忍痛离开故乡波兰移居到了法国巴黎,开始以演奏、教学和作曲为生。

肖邦交友广泛,他的好友包括诗人缪塞、巴尔扎克、海涅和亚当•密茨凯维奇,画家德拉克罗瓦,音乐家李斯特、费迪南•希勒,以及女作家乔治•桑。肖邦在李斯特家第一次见到了身着男装、抽着烟的乔治•桑,对于这样的女子 ,肖邦当时并不能接受。1838年夏天,肖邦和玛丽亚的婚约告吹,而他和乔治.桑见面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他们彼此都感到,可以向对方倾诉内心最深处的那些情感,虽然众人的目光和流言也开始围他们。其间有一次肖邦和乔治.桑的老情人mallefille的一次决斗。

肖邦初到巴黎时,没几个人知道他,而誉满全城的则是钢琴家李斯特。

一个晚上,李斯特举行公演。大厅挤满了慕名而来的听众,按照当时音乐会的习惯,演奏过程中灯火全熄。这天的钢琴,演奏得那样深沉淳郁,没有一丝一毫追求表面效果的东西,听众如痴如醉,认为李斯特的演奏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演出结束,灯火重明,在听众的狂呼喝彩声中,立在钢琴旁答谢的,却是一位陌生的青年——原来是李斯特在灯火熄灭之际,悄悄地把肖邦换了上来。他用这样的方式,把肖邦介绍给了巴黎听众,而肖邦也不负重望,一鸣惊人。

肖邦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对你爱不完】最新更新章节〖第十三章 女孩子的故事(二)〗地址https://wap.xbqg9.net/1/148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