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慈禧多疑眼里不容沙子(1/2)
更新时间:20111221
大清的小皇帝载淳,虽然把朝政给了他的两位皇额娘,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少年天子十分明白曾动摇大清江山的洪秀全以及捻军,已经被曾国藩消灭了,在他看来,曾国藩是一位难得的忠臣。十二岁的小皇上龙颜大悦,他拉着皇额娘西太后的手说:“额娘,曾爱卿终于平定了乱党,应该重赏他才是。”
西太后凝视着儿子,她忽然间发现载淳长大了,她笑眯眯的说:“皇上,额娘早已经考虑过了,这些年曾爱卿为大清的江山社稷出生入死,他建立功勋,如今是该重赏他。”
于是,同治六年六月,曾国藩授大学士,仍任两江总督。七月,授体仁阁大学士。几天后,授武英殿大学士,调任直隶总督。
同治六年十二月,皇城北风呼呼吹,人们感到格外寒冷。但是,新任直隶总督的曾国藩却感到寒冷的冬天似春天一样的温暖,因为他又得到一个殊荣,由于他剿杀捻军有功,被赐宝马一批,并可在紫禁城内骑马。此时的曾国藩已经顾不得许多,他十分明白两宫太后如此嘉奖他,一定会招来同僚们的嫉妒。
可是,人生能有几度春,该得意时便得意。同僚们羡慕也好,嫉妒也好,风风光光的时他曾国藩。曾国藩已经不再年轻,他少了几分的热情,多了几分的老成。为清廷卖命的十几年,如今的风光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荣耀,曾国藩不再拼搏,他要尽情的享乐。
日子过得好快,一转眼,到了同治四年。这四年,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议政王奕䜣尽心尽力辅佐朝廷。他们重用汉臣,剿杀了太平军以及捻军两股比较强大的农民起义军,接着又杀了何桂清与胜保两位朝廷重臣,一次次的政治的斗争中,都表现出慈禧西太后的强硬与凶狠的一面,这不能不使恭亲王奕䜣对她戒备几分。因为在他们的历次合作中,奕䜣都看得清清楚楚:叶赫那拉氏极端的维护自己的利益,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是她的原则。
尽管恭亲王是铁帽子王爷,也尽管他目前是众人之上的议政王,但他还是小心翼翼的做人,尽量避免与西太后发生冲突。可是,合作伙伴的关系越密切,他们之间发生的矛盾的可能性就越大。同治初年,朝廷上下刚稳固,西太后便对恭亲王奕䜣亮出了红牌,使得奕䜣措手不及,他心中恨得牙痒痒,骂道:“好一个歹毒的女人。”
当年,咸丰皇帝宾天时,羽翼尚未丰满的叶赫那拉氏不得不与恭亲王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赞蘘八大臣,尤其是老奸巨猾的肃顺,是他们共同的敌人。叶赫那拉氏说服了钮钴禄氏,她们与奕䜣联手发动政变,杀了肃顺。形成了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议政王辅佐朝政的格局。为了让奕䜣死心塌地的为两宫太后卖命,慈禧西太后慈恩于奕䜣,先是追谥奕䜣之母,后又将奕䜣之女赐为固伦公主。使得奕䜣受宠若惊,但同时他也明白,他与两宫太后,特别是西太后必须谨慎相处,否则的话将导致大祸。本来,还是咸丰皇帝巡幸木兰之时,奕䜣并没有认识到叶赫那拉氏的铁手腕,当肃顺等人挟天子以令诸侯时,叶赫那拉氏暗中串通恭亲王,希望奕䜣能帮她一把。奕䜣心中欣喜若狂,他认为肃顺等人若是一手遮天,把持朝政,还有他奕䜣的好日子吗
叶赫那拉氏就不同了,毕竟她是女流之辈,一个后妃能有多大的本事奕䜣低估了慈禧西太后的能力,当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后,一连串的事情发生,恭亲王奕䜣不得不重新认识西太后,她是女人,到那绝不是让恭亲王奕䜣省心的女流之辈。她像一座大山,重重的压在了奕䜣的头上,压的他几乎喘不过气来,特使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军后,朝廷的压力大大的减轻,西太后有更多的精力限制、压抑恭亲王,这使得奕䜣十分的反感。
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后,恭亲王奕䜣作为议政王,他有着特殊的地位,即皇帝之下,众臣之上。况且朝廷上下,文武群臣多是他的亲信,对于两宫太后对他的牵制,奕䜣一开始并没有放在心上,他采取表面恭敬,背地里不买账阳奉阴违的方针。聪明的西太后不止一次的想过:“这个,鬼子六,不可太抬举他。不然的话,他会擅权自傲、目中无人。我必须找个借口打击一下他的气焰。叫他知道我叶赫那拉氏不是他想象中的那么好对付的。”
可是,自以为是铁帽子王爷的奕䜣虽然处处提防着西太后,但他却没有料到事情发生的这么快。平日里,他只注意到处理朝政与西太后尽量保持一致意见,生活小节却忽视了。而正是那些生活小细节加深了西太后对他的反感,也加快了西太后打击他的步伐。
大殿之上,奕䜣与两宫太后、皇上是君臣关系,每次上殿奕䜣必须向太后、皇上行大礼;大殿之下,他们是至亲,是一家人,尤其是奕䜣与两宫太后是叔嫂关系,所以内廷相见时不必行大礼。这几年来,几乎每天奕䜣都见两宫太后,所以他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特别是一些机密,必须在内廷商议好后才能在大殿之上向群臣昭明。于是,奕䜣出入内廷十分的方便。
每当奕䜣在内廷见到两宫太后时,东太后总是十分的客气,西太后也不把他当外人,一家人边谈政事儿,便喝茶,那情景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一代魅姬慈禧太后】最新更新章节〖第九十二章慈禧多疑眼里不容沙子〗地址https://wap.xbqg9.net/1/137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