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智力破宫中盗窃案大沽口开战(1/2)

更新时间:20111114

原盗一定是皇家的人。经过大胆的分析语推测,懿贵妃认为珍宝的原盗一定是珍宝的所有者,及那些落魄的皇妃们。

她们有的是道光皇帝的遗妃,有的是被咸丰皇帝冷落的妃子。她们虽为皇宗成员,但有的地位并不高,月银也少的很。娘家有钱的官宦人家还好,如果娘家境遇不好,她们就要想办法帮娘家一些。

近年来,朝廷吃紧财政,为了减少开支,皇后觉得让内务府斟酌减去各宫的月银。妃子们手头上并没有多余的银子补贴家用,但是,她们各宫里有的是珍宝。有的是皇上宠幸她们时赏赐的,偶的是内务府给各宫配置的。

嘴边有肥肉,何不吃了它

妃子们暗自传统心腹太监,一个取宝,一个转移到宫外,互相配合的很是默契,然后两个人各分一半的银子。果然不出懿贵妃所料,她代笔的谕令下达后,内务府组织人力对后妃各宫进行实物清点,有两三个妃子暴露了出来。咸丰皇帝知道后,勃然大怒:“她们吃了雄心豹子胆了,居然干出这等丢人的事儿来,严惩不贷。”

皇后也听说了这件事儿,虽然她也很生气,但她明白此时万万不可火上加油,只能“泼点冷水”,让皇上止住怒火。她急急忙忙的赶到养心殿,劝解皇上:“万岁爷,这件事情的确很让人生气,但万万不可严惩她们。一下子把几个妃子,特别是先帝的妃子打入冷宫,传了出去,会影响大清的声誉的。不管怎么说,她们都是皇家的人。就是不给这些可恶的女人留面子,也要给咱们皇家自己留面子啊。臣妾之见,尽快平息这件事儿为上策,千万不可在张扬了。”

咸丰皇帝无可奈何的叹了一口气,说:“幸亏懿贵妃精明能干,不然的话,朕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竟是她们干出这等的丑事儿来,这些后妃们也太猖狂了。”

皇后笑了,她比谁都明白。懿贵妃暗自庆幸,几年前自己也干过这种事情,只不过没有暴露罢了。不然,她怎么会一下子就能推断出是后妃们干的呢

此次搜宫,只有皇上、皇后、懿贵妃三处寝宫没有搜到,其他各宫未能幸免。由此看来,懿贵妃在皇宫中的地位已经大大的提高。

咸丰八年,即一八五四年,是咸丰皇帝最心碎的一年。四国公使英、法、美、俄分别用枪炮顶着大清朝的脖子,强迫他在天津条约上朱批了两个字“依议”。

中英天津条约五十六款,中法天津条约四十二款。条约签订后,虽然英法联军撤出了大沽口,但交涉并没有结束。他们要求清政府派专员到上海商议细则。

不过,咸丰皇帝总算舒了一口气。他最担心的是天津大沽口失陷,一旦如此,天津就保不住了,而皇城与天津只有“一墙”之隔,保不住天津,皇城就完全暴露在联军的炮口之上了。

所以,咸丰皇帝谕令桂良、花沙纳与英法公使会谈。他谕令谈判代表,宁可全免进口关税,也要取消公使驻京、内河通商及内地游览等款项。

桂良深知皇上的担子很重,与花沙纳暗自商议:“仁兄,皇上吧一杯苦酒交给了你我,难哪”

花沙纳轻轻地叹了口气,说:“天津条约已经签订,第一条便是外国公使驻进京城,现在皇上反悔了,不让公使进京,那些洋人是好对付的吗如果他们坚持条约款项不放,你我将如何的面对皇上”

军机大臣桂良深知他与花沙纳前往上海与外国公使谈判,成功的希望是在太渺茫了,但他必须硬着头皮去碰钉子。八月二十八日,桂良与花沙纳在上海会晤了外国公使,几经舌战,英国公使总算做了一些让步,答应清政府,公使可以不长期住在京城,但可以随时出入京城。桂良不敢擅自做主,他急忙写了一份奏折,以六百里加急送往京城。

咸丰皇帝一看,龙颜大怒,大殿之上,他吼道:“桂良、花沙纳简直是饭桶,这种事情也做不好,白吃皇粮如果会谈不成,他们无脸见朕,也无脸见群臣,无脸见天下的老百姓”

说吧,他将桂良所呈的奏折往下一掷,正好落在了恭亲王奕忻的面前。恭亲王奕忻心中一惊,生怕岳父桂良办事不利,影响到自己的前程,他连忙开口道:“皇上息怒。桂大人会想方设法办理妥当此事的,否则,他无颜见皇上。”

咸丰皇帝冷冷得“哼”了一声,意思是:“这就是你那能干的岳父大人”

恭亲王低下了头,伴君如伴虎,当年他与四皇兄奕泞手足情深,今日一个是皇上,一个是臣子,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此时,奕忻能说什么呢

再说上海的桂良与花沙纳几经周旋,总算取得了一点点的成效,英法两国公使做出了一些让步。最后,桂良与英法公使分别签订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虽然几个月前,英法联军从大沽口撤走了军舰,这并不等于说天津的危险就没有了。只要英法联军一翻脸,几天之内,他们的军舰便会再次驶进大沽口,炮口对准紫禁城。对此,咸丰皇帝有清醒的认识,满朝文武官员及能干的懿贵妃也有清醒的认识。

英法联军刚刚撤离大沽口时,惠亲王绵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一代魅姬慈禧太后】最新更新章节〖第五十五章智力破宫中盗窃案大沽口开战〗地址https://wap.xbqg9.net/1/137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