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少女兰儿暗生情愫(1/3)

更新时间:20110906

惠征在皇城混了十几年,终于混出点名堂来,他中年时,被调往安徽池州府任职,做候补道员。

刚到池州的时候,叶赫那拉家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兰儿出落成一位漂亮的大姑娘。十四五岁的少女似一朵荷花刚刚展开花蕾,那么娇,那么嫩。读了几年的私塾,又加上母亲的细心教导,兰儿有了很大的变化。

她举止优雅,谈吐不凡,落落大方,很有些大家闺秀之范。

惠征不希望女儿当女秀才,所以,她决定让女儿辍学。兰儿在家中也帮母亲做些家务活,此外,还学会了绣花、做鞋、做衣等针线活。说起来,她有这些修养和技能,一定能嫁一个好人家。

兰儿越长越漂亮,闲来无事时,她总爱对着大铜镜,左照右看,怎么也看不狗自己。她学会了做衣服,便经常央求母亲给她买些好看的布来,自己动手缝制旗袍,她做的旗袍,每次都有些创新的款式,不但母亲夸奖她,就连邻居的婶子、大娘也赞不绝口。有人还央求兰儿为她做几件。

一般地来说,兰儿不会帮别人做旗袍的。她深知自己的衣服之所以受到别人的青睐,是因为它别致。如果这种“别致”一旦流传开来,不又变成一般了嘛。

惠征夫人总是尽量的满足女儿的要求,三天两头便送给女儿一些新布料,兰儿扮演了“服装设计师兼模特儿”。时间一长,过于爱打扮的她引起了父亲的不满。

一天,兰儿又对着镜子,扯阿扯,量啊量的,力求把上午刚完成的杰作改制的更完美。惠征皱了皱眉头,说:“兰儿,女孩子爱美是天性。你额娘做新娘子时比你还美,可是,爱美要有个分寸。阿妈注意你很久了,好像你几天就换一件新衣服。”

兰儿吃惊的问:“怎么了”

惠征答道:“这样不好,太奢侈了两”

兰儿显然很不高兴。刚才,她的兴致还很高,被父亲这么一批评,她放下手中的活计,顶撞了起来。“阿妈,你就是老脑筋。”

惠征被兰儿的顶撞也生气了,他说:“我就喜欢你在京城的时候,读书那么用功,不懂得吃穿打扮,那才是阿妈的好女儿。”

兰儿反驳道:“现在我又不读书了,前几天,我还读了长恨歌呢,我打扮漂亮一些有什么不好,额娘和邻居都夸我手巧呢。”

一听女儿读了长恨歌,惠征来了劲儿。他只盼兰儿不要荒废学业。他想,姑娘大了,都爱梳妆打扮吧,做父亲的也许过问的太多了。“兰儿,读了长恨歌,有什么感想啊”

惠征总是不失时机的与女儿探讨什么诗啊、经啊、词啊的。如果不是在大清道光年间,兰儿也许能考个什么“研究生”。

“长恨歌嘛,女儿感受最深的是:姊妹兄弟皆烈士,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惠征一听,听中感慨颇多,这个女儿在做美梦:“她梦想成为第二个杨贵妃,可笑、可爱。”

兰儿看出了父亲的心思,不屑一顾的说:“杨贵妃不过是个妃子,最后依然被刺死,她不是皇后,还称不上风,我呀”

她突然不说了,她只敢想,不敢说,她想说:“我叶赫那拉兰儿要做骑在龙上得凤”

惠征苦笑了一下,说:“兰儿,你也不小了,还像个孩子,不能实现的事情就不要去想,免得想不到手,心里苦。”

兰儿脱口而出:“阿妈,你怎么能断言我想不到手呢”

惠征摇了摇头,什么也没有说。

一晃又是两年过去了。惠征忘记了父亲景瑞的教训,他做候补道员以来,一天比一天贪心,终于,东窗事发。叶赫那拉惠征被革了职。

真是福不双至,祸不单行。被革了职的惠征的了肝病,赫赫那拉家一家子又陷入了贫困之中,家庭的重担一下子落到了十六岁大的兰儿身上。

家庭的突然变故,是兰儿长大、成熟起来了。比起其他人家的女孩,她显得老练的多。她顾不得什么面子,阿妈,额娘、弟弟妹妹要吃饭,只靠母亲贩点日用货品是不够的。

原来惠征在职时,兰儿家里有个丫鬟,能干些粗重的家务活,如今丫鬟用不起,家务便由兰儿包揽。此外,她还要替人家做做衣服以补贴家用。由于兰儿的针线活很别致,她不愁没生意,有时候累得她头昏脑胀。

给人家做做衣服,兰儿心里总有些不平衡。过去,家境好的时候,是别人看她不断穿新衣服。可如今,是她看别人穿新衣服,那种隐痛只有兰儿自己心里清楚。

可是,无奈。也许这就是人生吧。

虽然家里陷入了贫困的境地。兰儿不再向以前那样梳妆打扮,但青春的气息是档不住的。特别是这些日子以后,兰儿越来越美丽漂亮了。她如出水芙蓉一般招人喜爱,青春的朝气映在她那张光彩四溢的脸上,一对水汪汪的眼睛左顾右盼,十分动人。

兰儿时常到河边洗衣、洗菜、淘米、挑水。因为皖南山区山青水秀,从山上流淌下来的泉水甘甜爽口,所以,门前即使有水井,人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一代魅姬慈禧太后】最新更新章节〖第三章少女兰儿暗生情愫〗地址https://wap.xbqg9.net/1/13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