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童年兰儿刷心机(2/5)

大笑。大家一笑了之,去道喜的并不多。当然,几户近邻家的大娘、婶子、嫂子、妹子还是要破费的。两斤红糖、二十个鸡蛋、两块红花布,礼轻情意重啊。

这时,从远处传来热闹的吹吹打打的声音,锡拉胡同的人耳朵都竖起来听,悦耳的喜庆之声朝他们这个方向来,咦,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今天赶上个新鲜事儿。他们这里住的全是贫寒人家,结婚嫁闺女也没这样吹打。声音越来越近,人家你看看我,我瞧瞧你,谁也没有出大气。

紧接着,一队人马由远而近,男男女女,满脸喜气,个个穿红戴绿,十分艳丽。只见叶赫那拉家的翠儿迎了出来,两挂鞭炮响后,来者热热闹闹进了叶赫家。把三间小屋挤得水泄不通。

邻居们忙跟着进来看热闹。他们从来没见过娘家送喜的礼这么丰厚,在他们看来,惠征妻子平日里勤俭持家,不像是个富人家的姑娘。今天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惠征夫人的娘家比他们这一群人富多了。

人们唧唧咋咋的说着、笑着、仔细审查着娘家送来得每一件礼物。张大娘、李大妈、王大嫂、陈二妹、、、、评头论足,贬褒不一。那情景比庙会门前还热闹:“来看哪,瞧着秀工多好,连小肚兜都绣上了花。”

“哟,什么棉袄啊,带子太长了,捆的孩子喘不过气来了。”

“鸡蛋可送的真不少,足足六个框,恐怕有几千只吧。哎,怎么没看见扎牙麦呢”

“什么是,扎牙麦”

陈二妹听不懂李大妈的“行话”,好奇地问。李大妈表现出少有的耐心,讲解道:“孩子七个月开始扎牙,这姥姥家必须送来一把小麦,不然孩子的牙扎不出来。”

陈二妹颇佩服这位经验丰富的李大妈,赞同似的点点头。爱犟嘴的王大嫂插嘴一撅,冷嘲热讽:“我就不信这女娃不见姥姥家的小麦就长不出牙来,我二丫头坐月子时,我也没送什么“扎牙麦”,那大外孙的牙长得又白又齐。”

“哼,就你多嘴。”李大妈脸一沉,不理会讨人烦的王大嫂。

“开箱了”

只听一个洪亮的声音,人们拥向一口大红漆木箱面前。人们知道,这贵重的东西全在箱子里,所以,送喜很讲究“开箱”。

惠征恭恭敬敬的站在红木箱前接受赠礼,娘家来客一件件交到惠征的手里。来客报道:“银锁一只、见面礼六十两银子、翡翠戒指一枚、玛瑙项链一挂、秀玉镯一对。”

这一刻,人们都在凝视着箱子及拿出来的礼物,居然没有几个发出声音的,谈不上鸦雀无声,也算的上安静。

惠征还是很小的时候,卡到母亲到过戒指、耳环等饰物。自从家道中落,母亲的耳环卖了,戒指就不见了,如今,喜得千金,岳父遣人送来如此厚礼,他真有些受宠若惊。他呆呆的站着,不知如何是好。

邻居见状,忙督促道:“还不快道谢,收下礼物。”

惠征恍然大悟似的,一鞠躬。逗得看客呵呵大笑。送礼的人急了,说:“拿着,快接啊”惠征连忙伸过双手来接礼。

“啪”地一声,一对玉镯落到了地上,摔碎了。人们不惊叹了口冷气。多嘴的陈二妹不加思索地说:“玉碎了,多不吉利,这孩子命毒。

话刚一出口,陈二妹觉得自己失言,脸一红,扭头就钻出了人群,回家去了。惠征傻呆呆地,有些惊慌失措的样子。还是圆滑的张大娘出了打了个圆场:“岁岁碎碎平安。小女娃一生一定平安。”

惠征也不知谁的话是对的,他的心里好沉,好沉。

为了打破僵局,来客问:“不知外甥女叫什么名字”想必问话的时舅舅或表舅吧。惠征从沉思中醒来,答道:“我与家父商量了几次,不知该起什么名字好。”其实,关于孩子的名字,早就商议过。不过都是在孩子出世前商议的。当时,一心想要男孩,也没敢往女孩上想,所以名字皆是什么“祥福”、“桂祥”、“禄荣”之类的,这些名字没有一个适合女孩的。

这时,惠征夫人抱着女儿来到了厅堂,她在里屋听得清楚。玉碎、人语,她心里好难受。她怀里的女儿比出生时还漂亮,虽然是单眼皮,眼睛也不算大,可黑眸子多,显得特别有精神。这孩子的皮肤特别白皙,就像牛乳洗过一般,好滑好嫩。在母亲看来,女儿怎么能事命毒呢。她要把女儿抱出来让邻里们瞧一瞧,这个女娃不带凶样。

女孩被裹在小包袱里,这个小包被,玉白色底子,上面撒满一束束兰花,很好看,惠征见状,脱口而出:“兰儿,对,这孩子就叫兰儿吧。”

做父亲的用心良苦,他给女儿起名“兰儿”,是希望女儿朴实无华、清淡雅致、别具一格。可叶赫那拉氏兰儿后来违背了父亲的初衷。她的一生爱慕虚荣、庸俗浅薄、凶残无比、真是有辱兰花的品格。

叶赫那拉兰儿在父母的呵护下幸福地生活着。一眨眼的功夫,她四岁了。俗话说:“一岁看大,三岁知老。”小小年纪的她已显示出干练与不凡。

在北京锡拉胡同主的,没有几个富裕户,相比之下,叶赫那拉家算是家境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一代魅姬慈禧太后】最新更新章节〖第二章童年兰儿刷心机〗地址https://wap.xbqg9.net/1/1372/2.html